经文:箴25:21-22;徒10:10
同有血气的,都需要食物来充饥,都有饥饿的时候,但不同的人,对于饥饿的态度不同。我们从六个方面来看《经上的饿了》。
一、你的仇敌饿了
1.饥饿的对象——仇敌:仇敌指有积怨的敌对双方,通常包含仇恨或敌意。具体含义如下:指因仇恨或利益冲突形成的对立关系,常见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敌对状态。仇敌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。
2.你的仇敌若饿了:(箴25:21)你的仇敌若饿了,就给他饭吃;若渴了,就给他水喝。
21-22节是一组平行句,主题是待敌有爱。
(马太福音5:44)只是我告诉你们,要爱你们的仇敌,为那BP你们的祷告。
(路加福音6:27)“只是我告诉你们这听道的人,你们的仇敌,要爱他!恨你们的,要待他好!
(路加福音6:35)你们倒要爱仇敌,也要善待他们,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,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,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,因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。
面对仇敌饿了,会显明人的生命,一般有三种态度:一是落井下石,可以乘机欺负他,但结果是加剧仇恨;二是任由其饥饿,置之不理;三是“给他饭吃、给他水喝”,比喻要恨恶罪,但要爱仇敌(利19:17-18;太5:44),必须满足他吃饭、喝水的基本生活需要。没有什么能比宽恕更能让仇敌惧怕的了,因为化敌为友是消灭仇敌最好的方法。
3.恩待仇敌的原因:(箴言25:22)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;耶和华也必赏赐你。
“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”可能指古埃及的赎罪礼,犯人把一盆炭火顶在头上以示悔悟。表示以善报恶,可以令人改过自新、以善胜恶。真智慧是把宽恕当作给予仇敌最好的报复,因为宽恕好像野地的花把馨香留在践踏自己的脚上,可以把神的名传得更远,所以“耶和华也必赏赐你”。
新约时,保罗引用了(箴言25:21-22):(罗马书12:20)所以,“你的仇敌若饿了,就给他吃,若渴了,就给他喝;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。”
二、人饥饿了
(箴言27:7)人吃饱了,厌恶蜂房的蜜;人饥饿了,一切苦物都觉甘甜。
1.吃饱与饥饿:人通常对食物的需要有两种状态:饱足与饥饿,对一个已经吃饱喝足的人,不需要食物,再去吃喝就是贪吃,因此“厌恶蜂房的蜜;”蜂蜜是所有食物中最甘甜的;对一个饥饿的人,最需要的就是食物,甚至“一切苦物都觉甘甜”。
同样的食物,就看一个人是饱足还是饥饿,饱足者会厌弃;饥饿者会视为美味。所以我国有句谚语:有饭送给饥人,有话说给知人。
2.蜂蜜与苦物:“蜂蜜”喻最好的食物;“苦物”喻最次的食物。“人吃饱了,厌恶蜂房的蜜”就会对最好的食物也失去胃口,甚至产生厌恶。但“人饥饿了,一切苦物都觉甘甜”,就会饥不择食地用错误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,视苦为甜。因此有人说“饥饿是最好的调味品,疲劳是最好的枕头。”
3.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:(撒母耳记上2:5a)素来饱足的,反作佣人求食;饥饿的,再不饥饿。
(马太福音5:6)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!因为他们必得饱足。
(路加福音1:53)叫饥饿的得饱美食,叫富足的空手回去。
“饥渴慕义”指如饥似渴地追求顺服神、得着神,使自己的行事为人合乎神公义的要求(诗42:1-2,赛55:1-2)。世界上没有一个义人,只有主耶稣才是真正的义,得着主,我们的“饥渴”就必得“饱足”。我们的生命是否能长进,在乎我们是否“饥渴”,灵里不觉得“饥渴”的人,永远不能得“饱足”,不能进入天国。
对于神的道,你若“饱足”,对你起不到任何的作用;你若“饥饿”,必将饱足。
三、大卫饿了——吃了圣饼
1.扫罗妒忌大卫:(撒母耳记上18:6-9)大卫打死了那非利士人,同众人回来的时候,妇女们从以色列各城里出来,欢欢喜喜,打鼓击磬,歌唱跳舞,迎接扫罗王。众妇女舞蹈唱和,说:“扫罗杀死千千,大卫杀死万万。”扫罗甚发怒,不喜悦这话,就说:“将万万归大卫,千千归我,只剩下王位没有给他了。”从这日起,扫罗就怒视大卫。
在扫罗作以色列王年间,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之间发生了多次争战。在这次战争中,牧童大卫依靠万军之耶和华的名打死了非利士巨人歌利亚,赢得了战争的胜利,因此成为妇女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。当扫罗班师回朝时,妇女们出来迎接扫罗王,欢欢喜喜,打鼓击磬,歌唱跳舞,他们唱出赞歌“扫罗杀死千千,大卫杀死万万”,这是平行诗体的标准表达方法(诗91:7),“千千万万”用意是表达数目之大,而不是比较谁多谁少。因此,扫罗因嫉妒而发怒,原因可能是认为妇女们将牧童大卫与他相提并论,就是把大卫当作与君王同等,这是扫罗所不能接受的。
扫罗曾经是一个谦卑、勇敢的战士,被百姓拥戴,也能包容反对他的人(11:13);但现在已经是以色列王的扫罗只因听到“扫罗杀死千千,大卫杀死万万”一句话,就激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嫉妒,从此开始了长达十来年的“王位保卫战”——BP大卫。
2.大卫吃了圣饼:(撒母耳记上21:1-7)大卫到了挪伯祭司亚希米勒那里,亚希米勒战战兢兢地出来迎接他,问他说:“你为什么独自来,没有人跟随呢?”大卫回答祭司亚希米勒说:“王吩咐我一件事说:‘我差遣你委托你的这件事,不要使人知道。’故此我已派定少年人在某处等候我。现在你手下有什么?求你给我五个饼或是别样的食物。”祭司对大卫说:“我手下没有寻常的饼,只有圣饼;若少年人没有亲近妇人才可以给。”大卫对祭司说:“实在约有三日我们没有亲近妇人;我出来的时候,虽是寻常行路,少年人的器皿还是洁净的;何况今日不更是洁净吗?”祭司就拿圣饼给他;因为在那里没有别样饼,只有更换新饼,从耶和华面前撤下来的陈设饼。当日有扫罗的一个臣子留在耶和华面前。他名叫多益,是以东人,作扫罗的司牧长。
根据摩西律法的规定,神殿内的“陈设饼”只有祭司才可以吃:(出埃及记29:32-33)亚伦和他儿子要在会幕门口吃这羊的肉和筐内的饼。他们吃那些赎罪之物,好承接圣职,使他们成圣;只是外人不可吃,因为这是圣物。而此时大卫饥饿难耐,急需食物,才开口向祭司亚希米勒求饼,祭司顾念大卫的需要,把圣饼给了大卫,是无罪的;而大卫吃了圣饼也是无罪的。扫罗的司牧长以东人多益当时在场,是祭司亚希米勒帮助大卫的见证人。
3.祭司被残杀(撒母耳记上22:6-10,16-19)扫罗在基比亚的拉玛,坐在垂丝柳树下,手里拿着枪,众臣仆侍立在左右。扫罗听见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在何处,就对左右侍立的臣仆说:“便雅悯人哪,你们要听我的话!耶西的儿子能将田地和葡萄园赐给你们各人吗?能立你们各人作千夫长百夫长吗?你们竟都结党害我!我的儿子与耶西的儿子结盟的时候,无人告诉我;我的儿子挑唆我的臣子谋害我,就如今日的光景,也无人告诉我,为我忧虑。”那时以东人多益站在扫罗的臣仆中,对他说:“我曾看见耶西的儿子到了挪伯,亚希突的儿子亚希米勒那里。亚希米勒为他求问耶和华,又给他食物,并给他杀非利士人歌利亚的刀。”……王说:“亚希米勒啊,你和你父的全家都是该死的!”王就吩咐左右的侍卫说:“你们去杀耶和华的祭司;因为他们帮助大卫,又知道大卫逃跑,竟没有告诉我。”扫罗的臣子却不肯伸手杀耶和华的祭司。王吩咐多益说:“你去杀祭司吧!”以东人多益就去杀祭司,那日杀了穿细麻布以弗得的八十五人;又用刀将祭司城挪伯中的男女、HT、吃奶的,和牛、羊、驴尽都杀灭。
以东人多益听见扫罗的满腹牢骚,为了表示自已对扫罗忠心,好为自已弄个一官半职,立即讨好扫罗,把祭司亚希米勒帮助大卫的事告诉了扫罗。为了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,扫罗吩咐左右的侍卫去杀耶和华的祭司,但扫罗的臣子因为敬畏神,不肯伸手杀耶和华的祭司。王又吩咐多益说去杀祭司吧!多益就去杀祭司,那日不仅杀了穿细麻布以弗得的祭司八十五人;又用刀将祭司城挪伯中的男女、HT、吃奶的,和牛、羊、驴尽都杀灭,血洗了挪伯城,欠下了累累血债。等待扫罗与多益的,将是神公义的审判。在扫罗作王末年,扫罗惨死在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交战的战场基利波山上,死后尸体还饱受仇敌非利士人的凌辱(撒母耳记上31章)。
四、耶稣的门徒饿了——掐起麦穗来吃
1.耶稣的门徒饿了就掐起麦穗来吃:(马太福音12:1)那时,耶稣在安息日从麦地经过。他的门徒饿了,就掐起麦穗来吃。
在一个安息日,耶稣从麦地经过的时候,门徒饿了,就掐起麦穗来吃,根据摩西律法,在别人的田里用手摘麦穗吃是可以的:(申命记23:24-25)“你进了邻舍的葡萄园,可以随意吃饱了葡萄,只是不可装在器皿中。你进了邻舍站着的禾稼,可以用手摘穗子,只是不可用镰刀割取禾稼。”但并无明文规定在安息日是否可摘。
2.法利赛人控告门徒:(马太福音12:2)法利赛人看见,就对耶稣说:“看哪,你的门徒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了!”
法利赛人看见了,就以为门徒犯了安息日,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了,因此来耶稣面前控告门徒。法利赛人可能认为掐麦穗相当于收割,用手搓相当于打谷,把壳抛开相当于簸糠,吃则证明他们已经预备了食物,吃了一点儿食物竟然违反了四个安息日的禁令。法利赛人关于安息日的规定已经繁琐到一个程度,没有相当的学问就不知道安息日能做什么、不能做什么,心里完全失去了安息。但法利赛人此时批评门徒的动机更可能是出于嫉妒,是想指责他们的老师耶稣并没有在拉比学校受过律法的训练,所以带出的门徒在律法的细节上也怠慢疏忽。
3.人子是安息日的主:(马太福音12:3-8)耶稣对他们说:“经上记着大卫和跟从他的人饥饿之时所做的事,你们没有念过吗?他怎么进了 神的殿,吃了陈设饼,这饼不是他和跟从他的人可以吃得,惟独祭司才可以吃。再者,律法上所记的,当安息日,祭司在殿里犯了安息日还是没有罪,你们没有念过吗?但我告诉你们,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。‘我喜爱怜恤,不喜爱祭祀。’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,就不将无罪的当作有罪的了。因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。”
面对法利赛人的控告,耶稣没有指责门徒,而是给他们讲了三个案例来证明门徒是无罪的。首先,耶稣讲到大卫和跟随的人在饥饿时吃圣饼的案例,耶稣之所以讲这个案例,要说人在饥饿时,人的需要高过律法的规条,吃了圣饼也是无罪的。根据摩西律法的规定,神殿内的“陈设饼”只有祭司才可以吃(出29:32-33)。但大卫在逃避扫罗王的追杀时,他和跟从他的人吃了陈设饼(撒上21:1-6),却没有被神定罪,因为神以怜悯为怀,祂重视人的生命过于律法的条文。
其次,祭司在安息日也要献祭:(民数记28:9-10)“当安息日,要献两只没有残疾、一岁的公羊羔,并用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二为素祭,又将同献的奠祭献上。这是每安息日献的燔祭;那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奠祭在外。”而祭司献祭虽然也是在做工,但因着是在殿里作的,所以这样的工作不算有罪。由此可见,“殿”比“安息日”的律法更大。
最后,耶稣向法利赛人宣告一个重要的事实:基督是更大的殿。当我们在基督里,我们便脱离了律法的捆绑,不再靠行律法称义,乃是因信称义(加2:16)。
7节这是主耶稣第二次引用(太9:13;何6:6)。神喜欢人从里面活出神的性情,而不是在外面遵守宗教规条。神喜欢以“怜恤”为怀,祂如何对待我们,祂也愿意我们照样对待别人。
“人子是安息日的主。”主耶稣是“安息日的主”,表明祂有权柄支配安息日,有权柄解释安息日的律法。天国之王要把人带进天国,就是叫人到祂面前得着安息、在天国里享用安息。祂喜欢赐给人真安息,而不喜欢人受安息日规条的束缚。
法利赛人想嘲笑耶稣,结果反而被耶稣教训了一顿,只好悻悻而去。
五、彼得饿了——看见大布的异象
1.虔诚人哥尼流:(使徒行传10:1-2)在凯撒利亚有一个人,名叫哥尼流,是“意大利营”的百夫长。他是个虔诚人,他和全家都敬畏神,多多周济百姓,常常祷告神。
在凯撒利亚作百夫长的哥尼流是罗马人,他是个虔诚人,带领全家都敬畏神,多多周济百姓,常常祷告神,过着敬虔的生活(施舍、祷告、禁食,参《太》6章)。
2.哥尼流得指示请彼得:(使徒行传10:3-8)有一天,约在申初,他在异象中明明看见神的一个使者进去,到他那里,说:“哥尼流。”哥尼流定睛看他,惊怕说:“主啊,什么事呢?”天使说:“你的祷告和你的周济达到神面前,已蒙记念了。现在你当打发人往约帕去,请那称呼彼得的西门来。他住在海边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,房子在海边上。”向他说话的天使去后,哥尼流叫了两个家人和常伺候他的一个虔诚兵来,把这事都述说给他们听,就打发他们往约帕去。
一天下午,哥尼流正守着申初的祷告,他在异象中看见一个使者进去,就问是什么事。天使告诉他,他的祷告和周济达到神面前,已蒙记念了,要他打发人往约帕去,请那称呼彼得的西门来。彼得住在海边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,房子在海边上。哥尼流就按着天使所指示他的,打发两个家人和常伺候他的一个虔诚兵往约帕去请彼得。
3.彼得饿了看见大布的异象:(使徒行传10:9-16)第二天,他们行路将近那城。彼得约在午正,上房顶去祷告,觉得饿了,想要吃。那家的人正预备饭的时候,彼得魂游象外,看见天开了,有一物降下,好像一块大布,系着四角,缒在地上,里面有地上各样四足的走兽和昆虫,并天上的飞鸟;又有声音向他说:“彼得,起来,宰了吃!”彼得却说:“主啊,这是不可的!凡俗物和不洁净的物,我从来没有吃过。”第二次有声音向他说:“ 神所洁净的,你不可当作俗物。”这样一连三次,那物随即收回天上去了。
凯撒利亚离约帕60公里,大约需要走15个小时。哥尼流打发的三个人从下午三点多出发,必须连夜急行军,只在途中短暂露宿,才能在第二天中午到达约帕。作为犹太人,彼得从未进过外邦人的家,为了让彼得知道外邦人也是神拯救的对象,神特意让彼得看见大布里有“地上各样四足的走兽和昆虫,并天上的飞鸟”的异象,律法的食物条例把这些分为洁净的和不洁净的,规定以色列人不可吃不洁净的物(利11:1-47)。圣灵一连三次把异象显给彼得看,向彼得宣告,律法中洁净和不洁净的食物之间的区别,从此已经取消了,因为都已经被神分别为圣。因此,“各样的食物都是洁净的”(可7:19;林前10:25-26)。
4.彼得进入凯撒利亚:(使徒行传10:17-20,23-24)彼得心里正在猜疑之间,不知所看见的异象是什么意思。哥尼流所差来的人已经访问到西门的家,站在门外,喊着问:“有称呼彼得的西门住在这里没有?”彼得还思想那异象的时候,圣灵向他说:“有三个人来找你。起来,下去,和他们同往,不要疑惑,因为是我差他们来的。”彼得心里正在猜疑之间,不知所看见的异象是什么意思。哥尼流所差来的人已经访问到西门的家,站在门外,喊着问:“有称呼彼得的西门住在这里没有?”彼得还思想那异象的时候,圣灵向他说:“有三个人来找你。起来,下去,和他们同往,不要疑惑,因为是我差他们来的。”……彼得就请他们进去,住了一宿。次日,起身和他们同去,还有约帕的几个弟兄同着他去;又次日,他们进入凯撒利亚,哥尼流已经请了他的亲属密友等候他们。
彼得心里正在猜疑的时候,哥尼流所差来的人已经访问到西门的家,询问彼得是否在这里。圣灵指示彼得要下去,与他们同往。彼得顺服圣灵,愿意打破犹太人和外邦人的隔阂,前往哥尼流的家。但他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个事件还有更大的意义,所以和约帕的另外六位犹太弟兄同去(11:12)。这七个人都顺服圣灵,不但放下成见,也放下了自己手头的工作,结果就为这件救恩历史上的伟大事件作了完全的见证(10:45-46)。就这样,彼得进入凯撒利亚,神要藉着他打开向外邦人传扬福音的大门。
5.彼得在哥尼流家讲道:(使徒行传10:25,34-43)彼得一进去,哥尼流就迎接他,俯伏在他脚前拜他。……彼得就开口说:“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。原来,各国中那敬畏主、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。神藉着耶稣基督(他是万有的主)传和平的福音,将这道赐给以色列人。这话在约翰宣传洗礼以后,从加利利起,传遍了犹太。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,这都是你们知道的。他周流四方,行善事,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,因为神与他同在。他在犹太人之地,并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,有我们作见证。他们竟把他挂在木头上杀了。第三日,神叫他复活,显现出来;不是显现给众人看,乃是显现给神预先所拣选为他作见证的人看,就是我们这些在他从死里复活以后和他同吃同喝的人。他吩咐我们传道给众人,证明他是神所立定的,要作审判活人、死人的主。众先知也为他作见证说:‘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。’”
使徒彼得一行七人来到了哥尼流的家,哥尼流把请他的缘由告诉了他。彼得就开口为神作见证说神是不偏待人的,向哥尼流和他的亲属密友们宣讲基督,证明他已经从死里复活,是神所立定的,要作审判活人、死人的主。
6.圣灵降临在外邦人身上:(使徒行传10:44-48)彼得还说这话的时候,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。那些奉割礼、和彼得同来的信徒,见圣灵的恩赐也浇在外邦人身上,就都希奇;因听见他们说方言,称赞神为大。于是彼得说:“这些人既受了圣灵,与我们一样,谁能禁止用水给他们施洗呢?”就吩咐奉耶稣基督的名给他们施洗。他们又请彼得住了几天。
使徒彼得还说话的时候,圣灵就降临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,他们就说方言,称赞神为大。和彼得同来的犹太门徒看见就希奇。犹太门徒在五旬节被圣灵充满、又用方言赞美神(2:3、11),现在,他们见证了“外邦人的五旬节”,看到这些未受割礼的外邦人也接受了完全相同的恩赐(45-46节;11:15),就确信是神自己接纳了外邦人、并非彼得颠覆传统(11:2-3)。彼得看见他们受了圣灵,就吩咐奉耶稣基督的名给他们施洗。又请彼得住了几天,给他们讲解耶稣基督的事。这在彼得传福音史上只是一小步,却是传扬福音历史上的一大步,从此打开向外邦人传扬福音的大门。
六、耶稣两次饿了
1.耶稣禁食四十昼夜后来就饿了:(路加福音4:1-4)耶稣被圣灵充满,从约旦河回来,圣灵将他引到旷野,四十天受魔鬼的试探。那些日子没有吃什么;日子满了,他就饿了。魔鬼对他说:“你若是 神的儿子,可以吩咐这块石头变成食物。”耶稣回答说:“经上记着说:‘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,乃是靠 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。’”
(路加福音3:21-22)记载耶稣刚刚受了施洗约翰的洗礼,他被圣灵充满,“圣灵将祂引到旷野,四十天受魔鬼的试探,”耶稣主动“受魔鬼的试探”,是因为“神的儿子显现出来,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”(约壹3:8)。因此,这是一场关乎人类救恩的生死之战。耶稣作了一个长达四十天的禁食祷告,日子满了,他就饿了,主耶稣“饿了”,表明祂是一个真正的人,“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,祂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”(来2:14),但耶稣并没有在自己身上行使神迹。“首先的人亚当”(林前15:45)怎样在伊甸园以无罪的身分面对魔鬼,“末后的亚当”(林前15:45)也要在旷野同样面对魔鬼——“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,与我们一样,只是祂没有犯罪”(来4:15)。但神并不需要考验自己的爱子,而是要借着魔鬼的试探,向世人显明耶稣的得胜——祂就是神所要得着的“末后的亚当”,祂配做神国之王和全人类的救主。就在耶稣最需要食物的时候,魔鬼前来试探耶稣,要他用吩咐石头变饼的神迹来证明他的是神的儿子,耶稣却用经上的话拒绝了牠。“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,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”,原文是“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”。这句话引自(申8:3),摩西在那里提醒百姓:苦炼他们、任他们饥饿的是神,赐他们吗哪的也是神,因为要使他们知道,“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,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”,也就是神的旨意。主耶稣能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(9:12-17),当然也有能力“吩咐这块石头变成食物”,但却会违背神的旨意。所以主耶稣并不与魔鬼辩论,而是用这节经文一语道破了魔鬼的诡计:仇敌的目的只是引诱让人离弃神的话语。耶稣给我们留下了看重神的话胜过口中饮食的好榜样。
2.耶稣在权柄日早上饿了:(马可福音11:12-14,20-24)第二天,他们从伯大尼出来,耶稣饿了。远远地看见一棵无花果树,树上有叶子,就往那里去,或者在树上可以找着什么。到了树下,竟找不着什么,不过有叶子,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。耶稣就对树说:“从今以后,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。”他的门徒也听见了。……早晨,他们从那里经过,看见无花果树连根都枯干了。彼得想起耶稣的话来,就对他说:“拉比,请看!你所咒诅的无花果树已经枯干了。”耶稣回答说:“你们当信服 神。我实在告诉你们,无论何人对这座山说:‘你挪开此地,投在海里!’他若心里不疑惑,只信他所说的必成,就必给他成了。所以我告诉你们,凡你们祷告祈求的,无论是什么,只要信是得着的,就必得着。
这是受难周第二天权柄日,无花果树在阳历二月份开始结果,然后发芽长叶,四、五月份绿荫茂密,叶子下面有果子,大多数果子必须等到六月份才成熟。此时已经靠近逾越节(14:1),大约是阳历三、四月间,因此正常的无花果树不应该光有叶子没有果子。耶稣一行从伯大尼出来,耶稣饿了,他看见远处有一棵无花果树,就往那里去,然而,到了树下,竟找不着什么。因此耶稣咒诅那棵不结果的无花果树将死去。“从今以后,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”是预言徒有仪文外表、没有敬虔实际的犹太教将被弃绝,而白占地土没有见证功用的教会,神也会把那“灯台从原处挪去”(启2:5)。
马太福音记载那无花果树“立刻”就枯干了(太21:19),“立刻”意思是“事情发生得很快”,一棵树在二十四小时内枯干,也可用“立刻”来形容。路加记载是第二天他们看见树枯干的。彼得看见就想起耶稣的话来,要耶稣看他所咒诅的无花果树已经枯干了。耶稣藉此教导门徒,他们若有信心对这座山说“你挪开此地,投在海里!”神也必给他成就,因为连移山填海这样在人不能的事在神都能,关键是人要有信心。耶稣告诉门徒,凡他们祷告祈求的,无论是什么,只有一心相信是得着的,就必得着。以此来鼓励门徒要有信心。
我们看到,耶稣的第一次饿了是发生在他开始工作时,第二次饿了发生在他即将结束工作时。耶稣能够行使五饼二鱼饱五千人的神迹,却没有为自已行使一件使石头变饼的神迹,他看重遵守神的话胜过了口中的饮食。耶稣看到不结果的无花果树就咒诅它,让我们看到,无用必然招灾。
总结:仇敌饿了我们要给他饭吃,渴了要给他水喝,因为这样践行了爱仇敌的信仰,天父也必赏赐他。一个饱足的人对任何美食都不感兴趣,而一个饥饿的人则会饥不择食。大卫饿了吃了圣饼不算有罪,门徒饿了在安息日吃了麦穗也不算有罪。彼得饿了想吃的时候看见了大布的异象,使他得以来到了外邦人哥尼流的家,向外邦人传扬福音,打开了向外邦人传扬福音的大门。耶稣是完全的人,因此他也会饿,然而,他看重遵守神的话胜过了口中的饮食;耶稣在权柄日看见不结果的无花果树,就咒诅它,它立即枯干了,以此来教导门徒只要信是得着的,就必得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