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里的觉醒认清
作者:黄志伦
2025-07-09  

 

经文:诗篇第一百三十篇

耶和华啊!我从深处向你呼求。

主啊!求你听我的声音,求你留心听我恳求的声音。

耶和华啊!如果你究察罪孽,主啊!谁能站立得住呢?

但你有赦免之恩,为要使人敬畏你。

我等候耶和华,我的心等候祂,我仰望祂的话。

我的心等候主,比守夜的等候天亮还迫切,比守夜的等候天亮还迫切。

以色列啊!你要仰望耶和华,因为耶和华有慈爱,也有丰盛的救恩。

祂必救赎以色列脱离一切罪孽。(诗130:1-8)

之前已多次提及,十五首上行之诗的编排似在描述信仰生命的进程。最初五篇(120至124篇)像是信仰旅程的开始,中间五篇(125至129篇)是渐渐进入成熟,最后五篇(130至134篇)是完全摆上自己,而诗篇第一百三十篇是编排在这个最后的段落。当一个人预备自己要全然摆上与主亲近的时候,其信仰生命的表现会是怎样的?

耶和华啊!我从深处向你呼求。主啊!求你听我的声音,求你留心听我恳求的声音。耶和华啊!如果你究察罪孽,主啊!谁能站立得住呢?(诗130:1-3)

上行的诗人一路走来,好不容易到达山顶,进到圣殿开始敬拜上帝,心情应该是兴奋雀跃才对,怎会是这种彻彻底底认罪悔改的表达呢?

原来,生命复兴的起点,不是我们预备自己要为主做些轰轰烈烈的事,乃是先认清楚:在伟大、圣洁、荣耀的上帝面前,自己的光景如何?来到上帝面前,恐怕我们最基本应有的回应就是这样。就像彼得,当发现在他面前的主是至高的上帝时,就说:“主啊,离开我,因为我是个罪人。”(路5:8)生命的复兴,是从知道自己在上帝面前是个何等微不足道的罪人开始。

在1971年七月,美国太空船阿波罗15号降落在月球表面。太空人艾尔文(James Benson Irwin)站在月球表面,流露出来的不是登月成功的兴奋,而是发现自己何等渺小。他在月球上诵读诗篇:“人算什么,你竟记念他?世人算什么,你竟眷顾他?”(诗8:4)越是看见宇宙的浩瀚,越是认识创造主的伟大和荣耀,就越是看到自己的无知和有限。

同样地,上行的诗人费尽努力上到山上,进到耶路撒冷圣殿与主亲近的那刻,他首先感受到的是,在伟大、圣洁、荣耀的上帝面前,我是多么的污秽、软弱和不配。我们若要完全摆上自己,与主联合,需要的是灵里的觉醒认清:祂圣洁,我污秽;祂赦免,我敬畏,我等候。

一.祂圣洁,我污秽

“耶和华啊!我从深处向你呼求。主啊!求你听我的声音,求你留心听我恳求的声音。”(诗130:1-2)诗人所说的“深处”是指什么地方?从下文“如果你究察罪孽,谁能站立得住”可以理解,“深处”是指我们内心心灵的最深处;而在这个内心心灵的最深处,是一种罪的控诉!

“深处”也可以翻译为“深渊”,表达一种几乎要被大水淹没的感受。因为如果上帝要究察罪孽,没有人能站立得住。诗人在此刻觉醒认清:即便用尽全力上行到上帝的圣殿,人始终不能用这些外在敬拜的仪式或善举,来遮盖自己内心深处的罪孽。在上帝面前,要不是祂怜悯,其实没有一个人配得登祂的山。

当我们来到上帝面前时,有这样觉醒认清自己的光景吗?还是已经很久没有省察和正视自己的生命?如今我们上行到诗篇第一百三十篇,来到一个与主更加亲近的生命阶段;然而在这个时候,我们当有的回应,不是去想自己要为主做什么,不是去考虑要参加哪个事奉,却是要觉醒认清原来自己是个罪人。如果上帝要究察罪孽,我们根本没有一个人可以坐在椅子上敬拜祂;我们都要跪下将脸俯伏在地,因为我们根本没脸可以见上帝!

早期伟大的教父奥古斯丁,晚年时把诗篇第一百三十篇写在他的墙壁上;这位大有成就的神学家,越事奉主就越觉醒认清自己的光景。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,在他的丧礼中被选唱的是这首发自内心深处向主忏悔的诗篇,因为这诗反映了马丁路德知道人生命的本质是完全的败坏,所以他才会有因信称义的领悟。十八世纪卫理会的创始人约翰卫斯理,他整个生命翻转让他降服在主面前的时刻,是在那场雅德门Aldersgate的聚会中借着诗篇第一百三十篇带给他的觉醒。

今天,诗篇第一百三十篇在你我的生命中,是否也像激发了奥古斯丁、影响了马丁路德、翻转了约翰卫斯理那样的激发、影响、翻转我们呢?让我们在上帝面前看清楚自己原来是那么需要祂的赦免,让我们此刻就用这诗篇向祂祈求:“耶和华啊!我从深处向你呼求。主啊!求你听我的声音,求你留心听我恳求的声音。耶和华啊!如果你究察罪孽,主啊!谁能站立得住呢?主啊,让我先做一个生命圣洁讨你喜悦的人,再做一个摆上生命事奉上帝的人。如此祷告是奉靠那爱我、为我舍己的耶稣基督的圣名而求。阿们。”

二.祂赦免,我敬畏,我等候

当我们俯伏在主上帝面前觉醒认清自己的污秽,求圣洁的主赦免我们的同时,我们紧接着要立刻知道的是,当我们向上帝俯伏认罪的那一刻,祂就完全赦免我们:“但你有赦免之恩,为要使人敬畏你”(诗130:4)。我们什么时候真心认罪,就什么时候得到上帝赦免的恩典:“因为耶和华有慈爱,也有丰盛的救恩。祂必救赎以色列脱离一切罪孽”(诗130:7-8)。

我们要认罪,因为没有一样罪是小到上帝看不见、上帝不在意的。所以,那些极端灵恩教会告诉信徒说,不需要向主认罪祷告,只需要向主求福,这种教导是没有彻底认识上帝圣洁的本质。上帝要我们觉醒认清自己污秽的生命,是要我们借此更加珍惜和体会上帝的慈爱是何等的浩大,上帝的救恩是何等的丰盛,在祂那里有宝贵的赦罪之恩!只有当我们不带着任何面具来认识自己,我们才会认识上帝是何等的伟大、圣洁和荣耀。

赦免之恩带来的,不是让我们因为知道上帝会赦免,我们就可以继续犯罪;赦免之恩带来的是为要使人敬畏祂(诗130:4)。越认识上帝的赦免,就越体会上帝的爱;也惟有认清楚我们与上帝之间是这样的关系,我们才会一生对上帝存敬畏的心。

奥古斯丁、马丁路德、约翰卫斯理,还有世上许许多多一生敬虔爱主的基督徒,都是能够认清自己多么需要上帝的赦免。越是懂得认罪,就越懂得上帝赦免之恩;越是懂得上帝赦免之恩,就越懂得要敬畏上帝;而越懂得敬畏上帝,就越懂得一生在世敬虔度日。

一个敬畏上帝的人的表现是什么呢?第5至6节有个动词多次重复:“等候”:

我等候耶和华,我的心等候祂。我的心等候主,比守夜的等候天亮还迫切,比守夜的等候天亮还迫切。(诗130:5-6)

短短两节经文重复了五次等候。祂赦免,我敬畏,我等候。这是诗人上行进到圣殿,降服在上帝面前,愿意完全摆上的表现。原来,在我们立志摆上自己的那刻,第一个表现不应该是冲动,而是要“等候”。但等候并非不采取任何行动;真正的等候是预备随时回应行动。相信大家都有等候电话的经验。当我们在等一个很重要的电话,可能是从外国来的电话,可能是等医院来的电话,可能是等男女朋友的电话,在等候时,我们的心一直在预备,以致电话一响就能立刻回应。等候不是不采取行动,而是预备随时行动。

诗人形容自己的等候比守夜的人等候天亮还迫切。不管人是因何缘故而守夜,守夜的人总是迫切期待着天亮,而就在天一亮的那一刻能够立即知道并且回应。复兴的生命是一个预备好、等待着随时回应的生命;我们愿意像一个站在起跑点的运动员一样,站在我们生命预备全然奉献给主的起跑点吗?愿意像一架在跑道上准备起飞的飞机一样,等候一声令下,就全然为主奔跑飞翔吗?

结语

诗篇第一百三十篇的上行诗人不是刚刚认识上帝的信徒,而是一群上到山顶在圣殿里深深体会到上帝的伟大和荣耀的信徒;他们在上帝面前要全然摆上生命,要预备回到山下。我们要怎样把在圣殿内的体会带到圣殿外的生活呢?我们可以怎样振兴生命,赢得世界呢?这首诗告诉我们,首先要做的,不是想要为主做些什么,乃是先在上帝面前知道自己是谁;要觉醒认清:第一,祂圣洁,我污秽;先做一个手洁心清的人。第二,祂赦免,我敬畏,我等候;知道上帝有赦罪之恩,然后一生敬畏祂,等候祂,预备随时为主奔跑,预备随时为主飞翔。

作者黄志伦牧师为新加坡长老会恩泽堂主理牧师。本文是作者的讲章摘录。本文的经文录自《圣经新译本》。

 

好评:
以利沙的蒙召
2025-07-16
跟从主的心志
2025-07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