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种有福的受苦
作者:耶米玛
2025-09-13  

 微信图片_20250315162914.jpg

经文:彼前3:8-17;4:12-19

受苦是人生的组成部分:有的苦是相对的,有的苦是绝对的;有的苦是自找的,有的苦是外加的;有的苦是有益的,有的苦是徒然的。《彼前》是一部讲圣洁的书卷,彼得讲到两种受苦:(彼得前书3:8-17)的主题是“为义受苦”;(彼得前书4:12-19)的主题是“为主受苦”,这两种受苦都是有福的。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《两种有福的受苦》。

一、为义受苦(因行善受苦)是有福的

1.要相爱如弟兄:(彼得前书3:8-9)总而言之,你们都要同心,彼此体恤,相爱如弟兄,存慈怜谦卑的心。不以恶报恶,以辱骂还辱骂,倒要祝福;因你们是为此蒙召,好叫你们承受福气。

“总而言之”,表明以下内容是向所有的信徒提出寄居生活的原则,包括如何对待信徒和不信者。第8节是信徒之间彼此相处的原则,原文是五个希腊词,除“慈怜”之外,在圣经中只出现在此处,组成了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:

A.内心要“同心”(罗12:16)。不是在任何事上都要同心,也不是要与某人同心,而是都要“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”(腓2:5),相信同一个福音、望定同一个目标、侍奉同一位神。(以弗所书4:4-6)身体只有一个,圣灵只有一个,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。一主,一信,一洗,一 神,就是众人的父,超乎众人之上,贯乎众人之中,也住在众人之内。

B.内心要“彼此体恤 ”,原文是“同理心”。一个人越认识自己的本相,就越能体恤他人,从而“与喜乐的人要同乐;与哀哭的人要同哭(罗12:15)”。(希伯来书4:15)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。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,与我们一样,只是他没有犯罪。

C.核心要求是“相爱如弟兄”。(约翰福音13:34-35)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,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;我怎样爱你们,你们也要怎样相爱。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,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。”

(彼得前书1:22)你们既因顺从真理,洁净了自己的心,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,就当从心里 彼此切实相爱。

(彼得前书4:8)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,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。

(约翰一书4:20)人若说“我爱 神”,却恨他的弟兄,就是说谎话的;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,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 神。

信徒之间“要彼此亲热”(罗12:10),不是因为对方可爱,而是因为在基督里同为后嗣(弗3:6)。 态度要“慈怜 ”原文是“有怜悯、心肠柔和的”。一个人的肉体越被破碎,越有“怜悯的心”(弗4:32)。态度要“谦卑”。“不要志气高大,倒要俯就卑微的人”(罗12:16),一个人越被S字J对付,就越谦卑。

第9节是信徒对待不信者的原则,包括:“不以恶报恶,以辱骂还辱骂”(罗12:17),也就是不凭血气,不坚持自己,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,让圣灵有做工的机会(太5:39)。“倒要祝福”,这也是保罗的教导:“BP你们的,要给他们祝福;只要祝福,不可咒诅(罗12:14)”。活得丰富的人才会乐意分享,活在天上的人才能超越地上的恩怨(太5:44;林前4:12)。“因你们是为此蒙召”指信徒蒙召,是要让地上的万国都因他们得福(创22:18),自己也“承受福气”。信徒蒙召的福气包括下面七个方面:

一是得着自由:“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”(加5:13;彼前2:9)。

二是与基督一同得分:“你们原是被祂所召,好与祂儿子——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分”(林前1:9;来9:5)。

三是得着基督平安:“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;你们也为此蒙召,归为一体”(西3:15)。

四是彼此和睦:“神召我们原是要我们和睦”(林前7:15) 。

五是成为圣洁:“神召我们,本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,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”(帖前4:7)。

六是为义受苦:“你们若因行善受苦,能忍耐,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。你们蒙召原是为此”(2:20-21)。

七是得着荣耀:“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,得享祂永远的荣耀”(5:10;帖后2:14;帖前2:12)。

2.引经据典解释劝勉:(彼得前书3:10-12)因为经上说:人若爱生命,愿享美福,须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,嘴唇不说诡诈的话;也要离恶行善,寻求和睦,一心追赶。因为,主的眼看顾义人;主的耳听他们的祈祷。惟有行恶的人,主向他们变脸。

10-12节是彼得引用大卫的(诗34:12-16),来解释8-9节的劝勉。

“人若爱生命,愿享美福,须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,嘴唇不说诡诈的话”(10节)。承受福气从禁止口舌开始(诗34:12-13),教会纷争从放纵口舌开始(雅3:5-6),属灵成长从勒住口舌开始(雅1:26)。“离恶行善,寻求和睦,一心追赶”,是解释“不以恶报恶,以辱骂还辱骂”。“寻求和睦,一心追赶”,是解释“倒要祝福”。

“因为主的眼看顾义人;主的耳听他们的祈祷。惟有行恶的人,主向他们变脸”是解释“承受福气”。信徒若以恶报恶、凭血气对待世人的迫害,就离开了“义人”的地位,把自己摒于主的“看顾”之外了。大卫在迦特装疯的教训是——不要自己行诡诈,要相信主的眼看顾义人,却向行恶的人变脸(诗34:12-16)。

3.为义受苦的人是有福的:(彼得前书3:13-17)你们若是热心行善,有谁害你们呢?你们就是为义受苦,也是有福的。不要怕人的威吓,也不要惊慌;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。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,就要常作准备,以温柔、敬畏的心回答各人;存着无亏的良心,叫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,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诬赖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。 神的旨意若是叫你们因行善受苦,总强如因行恶受苦。

一个热心行善的人是神、人都喜悦的人,在正常的情况下,没有人会害这样的人。这是神的普遍恩典,祂用良心约束人,又设立权柄“罚恶赏善”(2:14),善恶颠倒必不长久,多行不义必会自毙。退一步说,就是“为义受苦”,就是为了活得正确而受苦,也是有福的,因为神让我们受苦是让我们得益处。“因行善受苦”(2:20)也会发生,好让寄居者知道世界很苦,因此不留恋这个苦海的世界,抓紧神、盼望回家。约瑟、约伯、众先知以赛亚、耶利米、但以理、以西结、何西阿等都是“为义受苦”的典范。为义受苦就是在蒙祝福,“因为天国是他们的”(太5:10)。

为此,信徒应当学会正确地为义受苦:一是不要害怕——“不要怕人的威吓,也不要惊慌”,正如主耶稣所教导门徒的“那杀身体、不能杀灵魂的,不要怕他们;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,正要怕祂”(太10:28)。

二是专心向主——“心里尊主基督为圣”,把眼目从环境和难处转向主(太6:9),“要尊万军之耶和华为圣,以祂为你们所当怕的,所当畏惧的”(赛8:13)。因此既不害怕惊慌,也“不以恶报恶”(9节),而是把受苦变成作见证的机会。

三是常作准备——向人回答心中盼望的缘由。我们的责任是平时“常作准备”,一面“谨慎自守,警醒祷告”(4:7),一面“用各样的智慧,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”(西3:16),当有人问我心中盼望的缘由时,圣灵会带领我们向人做见证、在人心中动工(路12:12;太10:19-20;可13:11;徒4:8),我们就可以不亢不卑地“以温柔、敬畏的心回答各人”。

四是良心无亏——在神在人面前都“存着无亏的良心”。这是时时求主鉴察(21节;2:19;来9:14),看看自己是否是忠心的管家(林前4:2),看在自己“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”(诗139:23-24),一旦发现,就马上认罪悔改、求主洁净(约壹1:9-10)。只要我们维持“无亏的良心”,“就可以向神坦然无惧”(约壹3:21),遭受冤屈时也不必在口舌上争输赢;因为我们在基督里的好品行,自然会叫毁谤的人心里“自觉羞愧”。面对一切不公,好行为是信徒的最佳防御武器;做义人,是义人对恶人的唯一报复。

五是积极面对——即使我们“热心行善”、“存着无亏的良心”,也难免因“行善受苦。”但“神的旨意若是叫你们因行善受苦,总强如因行恶受苦”,必有积极可喜的功效(2:15、19、20),所以信徒应当欣然面对。

二、为主受苦(为作基督徒受苦)是有福的

1.试验临到要欢喜:(彼得前书4:12-13)亲爱的弟兄啊,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,不要以为奇怪(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),倒要欢喜;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,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,也可以欢喜快乐。

彼得提醒信徒,应当预备接受更严竣的BP:“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,不要以为奇怪(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)”,因为“祂必坐下如炼净银子的,必洁净利未人,熬炼他们像金银一样”(玛3:3)。“火炼的试验”是熬炼金银的火,是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折磨,但这磨难不是没意义的受苦,目的是洁净信心:(彼得前书1:6-7)因此,你们是大有喜乐;但如今,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,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,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,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、荣耀、尊贵。面对试验,彼得教导信徒的态度是“倒要欢喜。”

教会受世界的BP,是一种正常的现象,因为我们不属世界:(约翰福音5:19-20)你们若属世界,世界必爱属自己的;只因你们不属世界,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,所以世界就恨你们。你们要记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:‘仆人不能大于主人。’他们若BP了我,也要BP你们;若遵守了我的话,也要遵守你们的话。信徒“显在这世代中,好像明光照耀”(腓2:15),凸显世人生活方式的败坏,所以“凡作恶的便恨光”(约3:20)。抵挡神的撒但和世界必然会引诱、BP立志跟随神的人,所以“火炼的试验”是寄居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“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,也都要受BP”(提后3:12)。耶稣受到犹太人BP,被钉在S字J上,教会是在BP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。彼得在第二次布道后就受到了BP(徒4章),教会的发展史,也是一部BP史。后来,保罗旅行布道时,几乎在每个城市都受到了BP。“试验”原文和“试炼”(1:6)同字。

信徒若是为主受苦,不但不会奇怪、不被打倒、不急着求苦难离开我们,“倒要欢喜;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”(路6:22-23)、证明自己属于基督。“与基督一同受苦”的特征是:一边受苦,一边感到在主里的喜乐加添(徒5:41),“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”(罗5:3)。结果是:与基督一同喜乐(1:6);与基督一同相交(腓3:10-11);“必和祂一同得荣耀”(罗8:17;彼前1:7;5:10);“必和祂一同作王”(提后2:12)。

2.为主名受辱骂是有福的:(彼得前书4:14-16)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,便是有福的;因为 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。你们中间却不可有人因为杀人、偷窃、作恶、好管闲事而受苦。若为作基督徒受苦,却不要羞耻,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 神。

信徒“若是为基督的名受辱骂,便是有福的”,因为“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”(徒5:41),乃是一种特权。正如主耶稣所说的:“人若因我辱骂你们,BP你们,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,你们就有福了!应当欢喜快乐,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。在你们以前的先知,人也是这样BP他们”(太5:11-12)。只有当我们为主受苦的时候,才能经历圣灵同在的特殊能力(路12:11-12;21:14-15;徒4:31)、预尝属天的荣耀(诗3:3;89:17)。彼得特别提醒信徒,“不可有人因为杀人、偷窃、作恶、好管闲事而受苦。”因为这种受苦毫无价值与意义。

“为作基督徒受苦”,就是为主受苦。“基督徒”这个词在圣经中只出现在本节和(徒11:26;26:28),是当时的外邦人给信徒起的绰号(徒26:28)。由于信徒的生活方式与败坏的环境格格不入,所以被世人当作异类看待;外邦人也很快看出他们高举基督,和犹太教并不相同,所以把他们称作“基督徒”(徒11:26)。但信徒却借此勉励自己跟从基督。他们里面有基督内住、外面像基督(腓1:20-21),用自己的生活把这个名字变成了一个荣耀的称号。自称“基督徒”的人,心思言行都当跟随基督,才能“因这名归荣耀给神”,“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”(11节)。信徒“为作基督徒受苦”,是神对世界审判的一部分,以便洁净我们的信心(1:6-7;3:17;玛3:1-3)。

使徒们不以为主受苦为耻,倒欢喜快乐。保罗说“为这缘故,我也受这些苦难。然而我不以为耻;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,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,直到那日(提摩太后书1:12)。”

3.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:(彼得前书4:17-19)因为时候到了,审判要从 神的家起首。若是先从我们起首,那不信从 神福音的人将有何等的结局呢?若是义人仅仅得救,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将有何地可站呢?所以,那照 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,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。

“时候到了”是指示神审判世界时候到了,(约翰福音5:30)“我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,我怎么听见就怎么审判。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;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,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。”

“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”也可译为“审判从神的殿起首”,“家”和“殿”原文是同一个词。正如(结9:1-11)的异象中,神命令灭命的天使把那些拜偶像的人“从圣所起全都杀尽、从殿前的长老杀起”(结9:6)。神对世界的审判,也要从神的殿、也就是教会开始(耶25:29;摩3:2)。17节和(结9:6)的前后文也都提到了神的荣耀(彼前4:14;5:1;结9:3;10:4)。“因为多给谁,就向谁多取;多托谁,就向谁多要(路加福音12:48 b)。”

主耶稣再来以后的审判,至少有三种:

第一种是“基督台”前的审判(林后5:10),受审的是复活和活着被提的信徒(17节;帖前4:16-17),为要让得胜的信徒进入千年国度“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”(启20:4)。

第二种是“基督荣耀宝座”前的审判(太25:31-46),受审的是主再来时地上还活着的人(徒10:42;提后4:1),包括外邦人(耶3:17)和原来不信主的犹太人(太19:28),为要判断谁有资格进入千年国度做百姓(赛60:10-12;珥3:1-12)。

第三种是“白色大宝座”前的审判(启20:11),受审的是在头一次复活(启20:5-6)里无分的死人,时间在千年国度以后、新天新地以前,为要判断谁有资格进入新天新地(启20:11-15)。

18节引自(箴言11:31),补充说明“若是先从我们起首,那不信从神福音的人将有何等的结局呢?”)得救的信徒今生并不能免除管教性的审判(玛3:1-3),因为那是罪的自然后果(来12:7)。既然连信徒今生都要接受神的审判、艰难地得着完全的救恩(1:5、9、13),那些不“为作基督徒受苦”、拒绝神的人,在神的审判台前“将有何地可站呢”?正如主耶稣在前往各各他的苦路上所说的:“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,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”(路23:31)?因此,我们应当计算跟从主和拒绝主的代价(路14:25-33),不要躲避为主受苦。

“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,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”的人,就像主耶稣“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”(2:23)。信徒受苦是神的旨意;这是因为我们的肉体太强大。但是,既然把苦难量给我们的是父神,祂也必保守我们受苦的结局是“满心怜悯,大有慈悲”(雅5:11),程度和时间也是有限的,是我们能够忍受的。我们在受苦时并不孤单,因为有“信实的造化之主”眷顾我们、有“神荣耀的圣灵”(14节)陪伴我们。

结语:彼得告诉我们,一个“为义受苦”、“为主受苦”的人都是有福的,是要炼尽我们的信心,让我们与基督的受苦一份,也与他的荣耀有份。愿我们都能成为有福的人!


好评:
从十架看受苦
2025-09-12
末底改的服侍
2025-09-11
圣爱中国化
2025-09-09
善于认识自我
2025-09-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