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加福音14:1,7-14
《路加福音》十四章记载,一个安息日,主耶稣到一个法利赛人的首领家里吃饭。从路加所记“他们就窥探祂”这话不难看出这是场鸿门宴。宴席上很不寻常地出现了一个患水臌的病人。按照犹太人的律例,安息日不可作工,耶稣将如何应对这个病人?这正是法利赛人对耶稣的试探:医治,则违背律法;不医治,则是毫无爱心。这是个进退两难的局面,但经文记载了主耶稣的选择:治好那人,叫他走了。因为神是爱,律法的总纲亦是爱神并爱人。安息日的本意并非辖制人,而是要人透过守这日追念赐安息的主并等候真正的安息。法利赛人死守律法的字句却不曾领会神的心意,这背离了律法的本意。而耶稣所行正是向他们展露怎样实践神的爱。
一、谦卑的爱
在之后的宴会中,耶稣看见在场的宾客们争相抢夺筵席的首位。这事在今天这个世界也不鲜见,人们总在争夺更高的位置、更大的荣耀,甚至连行善也是为了攀比和沽名钓誉。这样充满争竞的世界,可想而知真爱是多么淡薄、稀缺。
主耶稣却以婚宴作比喻对众人说:“你被人请去赴婚姻的筵席,不要坐在首位上,恐怕有比你尊贵的客被他请来。那请你们的人前来对你说:‘让座给这一位吧!’你就羞羞惭惭地退到末位上去了。”在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事,人坐了不属于自己的位子,最后被迫起来,就连他原本的位子也失去了,只能去到末位。想必我们都不喜欢那些喜欢争抢的人,但我们需要省察自己是否也有想要争高、争先的时候?我们须要明白,我们不必费尽心力去争夺首位,因为争抢得来的未必真能属于自己。真正掌控世界这场筵席的,是那位至高无上的上帝,只有祂有权柄、有能力决定每个人坐什么位子。世界的法则是抢赢的人坐高位,但“神阻挡骄傲的人,赐恩给谦卑的人。”(参雅4:6)正如主耶稣所说:“因为凡自高的,必降为卑;自卑的,必升为高。”狂傲自高的,上帝要击打他、废弃他;愿意顺服、愿意谦卑服侍他人的,上帝要提升他,抬举他。这就是上帝的国与世界的国价值观的巨大差异,这也是关乎世界终局的真理。所以属灵的人,不抢夺高位,不宣扬自己的荣耀,知足于神所给的位份,人前获誉时更是将荣耀归给神。骄傲使人追求自我的荣耀,谦卑则使人仰望神的恩典。
主耶稣亲自为我们作了谦卑的榜样。祂本是三一真神,是至高的创造主,却道成肉身,降卑来到尘世。使徒保罗写道:“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:祂本有神的形像,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;反倒虚己,取了奴仆的形像,成为人的样式;既有人的样子,就自己卑微,存心顺服,以至于死,且死在S字J上。所以,神将祂升为至高,又赐给祂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,叫一切在天上的、地上的,和地底下的,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,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,使荣耀归与父神。”(腓2:5-11)主耶稣谦卑顺服天父的旨意,就得了至高的尊荣。使徒劝戒我们要以基督的心为心,所以,我们应当效法主的谦卑顺服。谦卑并非要我们故意贬低自己或不再追求上进,而是接纳神给我们的安排竭力而行,并将荣耀归给神。谦卑的人才能看清自己的本相不过是个软弱的罪人,进而以怜悯和接纳去爱与我们一样软弱、不完全的人。当我们谦卑地、甘心乐意地在神的家中做那些不起眼的侍奉:接待、探访、代祷、做卫生、做安保……虽然做这些可能得不着人的称赞,但神必喜悦,将来也必得神所赐的荣耀,那是真实的荣耀,不是人凭自己所挣来的虚幻,也比世上肉眼所见的高位和冠冕要有价值得多。当我们不以自己的荣耀与地位为目的、纯粹地侍奉、付出,这种爱神、爱人的心,才是真实蒙神悦纳的。
二、舍己的爱
在当时,法利赛人、文士等犹太公会的高层自诩遵从律法、品格高尚,却极力避免与下层的贫苦人士来往,所以主耶稣责备他们是假冒为善的人。法利赛人筵席上的宾客非富即贵,一般人是没有资格参加的。这样趋炎附势、捧高踩低的功利做法在我们如今的社会也很常见。但主耶稣进一步以筵席的宴请为喻告诫法利赛人,爱人还需要舍己,一心计算自己益处的人,是没有爱的。主耶稣对请祂的人说:“你摆设午饭或晚饭,不要请你的朋友、弟兄、亲属和富足的邻舍,恐怕他们也请你,你就得了报答。你摆设筵席,倒要请那贫穷的、残废的、瘸腿的、瞎眼的,你就有福了!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报答你。到义人复活的时候,你要得着报答。”(路14:12-14)为得回报而馈赠,这不是爱;给无法回报之人以馈赠,这才是爱,真爱是无条件的,真爱是舍己的。
如果这个世界只是人们眼目所见的理性与物质的世界,那么选择招待那些无法回报的贫穷、残废、瘸腿、瞎眼之人,无疑是一个赔本的愚蠢选择。但主耶稣要我们凭信心相信上帝将报答那些愿意遵行神的心意、向孤苦贫穷之人付出爱的人。至此,我们可以晓得神做事的原则:当你谦卑自己,神就将你升高;当你愿意舍己去爱那些无力报答你的人,神就亲自祝福、报答你。正因为有上帝这样又真又活的干预,世界才不至于崩坏得毫无希望、被纷争与仇恨充满,才能够仍有爱、仍有盼望。
主耶稣以自己的生命向我们彰显了舍己之爱的极致,祂为我们这些无善可陈、在属灵上瞎眼、瘸腿、残废、贫穷的罪人死在S字J上,背负了我们的罪债,使我们得以脱离神公义的烈怒,进入神恩典的筵席。主耶稣说:“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,乃是召罪人悔改。”(参路5:32)祂曾经被藐视、被厌弃(赛53:3),祂也愿意去帮助、拯救这样的人。因着基督舍己之爱的激励,几千年来,无数的基督徒效法基督,舍己、付出,见证了上帝的应许从未落空。一百多年前,许多传教士来到那个封闭、落后的中国。他们放弃自己的舒适生活,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中国。在贵州石门坎传教的柏格理牧师,把信仰带到贵州,创制了苗文,教导当时还是原始部落的苗族人识字,引进医疗、教育,最后自己也因伤寒在石门坎去世。《用生命爱中国》一书记述了伯格理牧师一生的传记。如果伯格理牧师考虑的是“我去中国当宣教士有什么好处”、“教导苗族人识字,我能得到什么报答”,就永远没有上面的那些功绩了。
历世历代以来,有许许多多像伯格理牧师一样的基督徒,他们效法基督的谦卑之爱、舍己之爱,在这世界作光作盐。他们之所以能够这样行,是基于对恩典的认识——我们所拥有的一切,都来自神的恩典。而当我们传递恩典,神就赐我们更多。
三、结语
亲爱的弟兄姐妹,有时我们会怨叹自己得到的太少、付出的太多,在人际交往中,我们又常常在乎他人的认可和称赞,但若仰望救主,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真是一群沉溺在私欲中、自私又骄傲的罪人。《约翰壹书》四章19节说:“我们爱,因为神先爱我们。”万王之王道成肉身、取了奴仆的形像,成为人的样式,来到我们中间,这是主耶稣谦卑的榜样;祂本无罪,却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了,牺牲自己为救赎我们,这是主耶稣舍己的榜样。主的爱浇灌我们、激励我们,使我们因信也有了去爱的勇气和力量。
愿主赐我们智慧的心,让我们认识自己的本相,放下骄傲,不随从这个世界的规则,而是按神的心意谦卑、舍己地服侍,不求人的称赞,只愿主在我们身上得荣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