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使徒行传》中五个受到责备的人
作者:耶米玛
2025-07-27  

 嘴巴.jpg

经文:徒5:1-11;23:1-5

“责备”作为汉语词汇,其核心含义包含以高标准要求他人及批评指摘两种语义维度。当人做错事的时候,会受到他人的责备。《使徒行传》中记载了几个受到责备的人,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看《使徒行传》中五个受到责备的人。

一、亚拿尼亚夫妻因欺哄圣灵受到彼得的责备

1.众人的奉献:(使徒行传4:32,34-37)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,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,都是大家公用。……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;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,把所卖的价银拿来,放在使徒脚前,照各人所需用的,分给各人。有一个利未人,生在塞浦路斯,名叫约瑟,使徒称他为巴拿巴(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)。他有田地,也卖了,把价银拿来,放在使徒脚前。

在初期的耶路撒冷教会,有过短暂的信徒共享生活,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,把所卖的价银拿来,放在使徒脚前,照各人所需用的,分给各人。这里特别提到了一个奉献的榜样——塞浦路斯的利未人约瑟,使徒亲切地称他为巴拿巴,就是劝慰子。他有田地也卖了,把价银拿来,放在使徒脚前。巴拿巴就作了奉献的榜样,激励了许多人的奉献。

2.亚拿尼亚因欺哄圣灵受到责备:(使徒行传5:1-6)有一个人,名叫亚拿尼亚,同他的妻子撒非喇卖了田产,把价银私自留下几份,他的妻子也知道,其余的几份拿来放在使徒脚前。彼得说:“亚拿尼亚!为什么撒但充满了你的心,叫你欺哄圣灵,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份呢?田地还没有卖,不是你自己的吗?既卖了,价银不是你作主吗?你怎么心里起这意念呢?你不是欺哄人,是欺哄 神了。”亚拿尼亚听见这话,就仆倒,断了气;听见的人都甚惧怕。有些少年人起来,把他包裹,抬出去埋葬了。

亚拿尼亚同他的妻子撒非喇听到使徒的布道也信了,他们也愿意过共享的生活,他们商量把田地卖了,把价银奉献给教会。然而,当价银到手后,他们却被撒但充满了心,把价银私自留下几份,其余的几份拿来放在使徒脚前,说成是卖田地的全部价银。彼得被圣灵充满,看出亚拿尼亚被撒但充满了心,叫他欺哄圣灵。接着责备亚拿尼亚不是欺哄人,乃是欺哄神了。亚拿尼亚听见彼得的话,就仆倒在地死了,有些少年人起来,把他包裹,抬出去埋葬了。

3.撒非喇受到彼得的责备:(使徒行传5:7-11)约过了三小时,他的妻子进来,还不知道这事。彼得对她说:“你告诉我,你们卖田地的价银就是这些吗?”她说:“就是这些。”彼得说:“你们为什么同心试探主的灵呢?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脚已到门口,他们也要把你抬出去。”妇人立刻仆倒在彼得脚前,断了气。那些少年人进来,见她已经死了,就抬出去,埋在她丈夫旁边。全教会和听见这事的人都甚惧怕。

约过了三小时,亚拿尼亚的妻子撒非喇来了,她还不知道丈夫已死的事。彼得愿意再给她一个机会,因此故意问她“你们卖田地的价银就是这些吗?”撒非喇欺哄彼得说:“就是这些。”彼得责备撒非喇说:“你们为什么同心试探主的灵呢?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脚已到门口,他们也要把你抬出去。”撒非喇也立刻仆倒在彼得脚前,断了气。那些少年人进来,就把她抬出去,埋在她丈夫旁边。全教会和听见这事的人都甚惧怕。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夫妻就成了初期教会的鉴戒。

二、行邪术的西门想用钱买恩赐受到彼得的责备

1.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:(使徒行传8:1,4)从这日起,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BP,除了使徒以外,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。……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。

“这日”是执事司提反殉道之日(使徒行传7:54-60),是教会大遭BP的开始,虽然之前使徒因着传扬福音就受到BP(4:1-22;5:17-40),但只是被囚、被知,还不至于殉道,而司提反成为教会历史上殉道的第一人,开了殉道的先河,意味着之后将不断地有殉道士产生。虽然使徒们在耶路撒冷不断受到骚扰,但直到雅各被害后他们才离开耶路撒冷(优西比乌《教会史》卷3第5章第2段)。“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马利亚各处”,可能主要是那些来自外地的门徒。耶路撒冷的常住人口并不多,当时聚集在耶路撒冷的门徒大部分是“从天下各国来”(2:5)的犹太人。这些说希腊话的门徒在耶路撒冷接受了福音且受到使徒的栽培,是时候离开耶路撒冷,往各处是传扬福音了,但他们分散却不像难民、倒像宣教士,要“在耶路撒冷、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”(1:8)作基督的见证。他们带着福音的种子,走到那里就把种子撒在那里,使福音的种子在那里生根、发芽、开花结果。

2.腓利下撒玛利亚城宣讲基督:(使徒行传8:5-8)腓利下撒玛利亚城去,宣讲基督。众人听见了,又看见腓利所行的神迹,就同心合意地听从他的话。因为有许多人被污鬼附着,那些鬼大声呼叫,从他们身上出来;还有许多瘫痪的、瘸腿的,都得了医治。在那城里,就大有欢喜。

就在门徒往各处去传道的同时,执事腓利也下撒玛利亚城去,宣讲基督。之前“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(约翰福音4:9),”犹太人视撒玛利亚人为不洁,不与他们来往,现在,福音打破了他们种族间界线,腓利主动下撒玛利亚宣讲基督。众人听见了,又看见腓利所行的神迹,他所行的神迹与主耶稣和彼得相似(7节),成为他信息的印证。‘同心合意’指众人都有一致的反应;‘听从他的话’指接受他所传讲的福音。“那些鬼大声呼叫,”‘大声呼叫’表示牠们对被赶逐之事极其不甘心,却又迫于势力不得不离开。“还有许多瘫痪的、瘸腿的,都得了医治。”7节表明两种的医治:(1)心灵上的医治――赶逐污鬼;(2)身体上的医治――解除病痛。福音的传播,给城里带来的是极大的欢喜。基督福音所到之处,解决了人间两大痛苦:(1)被黑暗权势辖制的痛苦(约壹5:19);(2)饱受肉体软弱无力的痛苦(罗7:24)。因此,福音能够给人们带来喜乐。

3.西门也信了:(使徒行传8:9-13)有一个人,名叫西门,向来在那城里行邪术,妄自尊大,使撒玛利亚的百姓惊奇;无论大小都听从他,说:“这人就是那称为 神的大能者。”他们听从他,因他久用邪术,使他们惊奇。及至他们信了腓利所传 神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,连男带女就受了洗。西门自己也信了;既受了洗,就常与腓利在一处,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和大异能,就甚惊奇。

在撒玛利亚城里,住着一个行邪术的西门,他常行邪术,使撒玛利亚的百姓惊奇,以为“这人就是那称为神的大能者”,可译为“这个人就是神的能力,那称为大能者的”,表示西门妄自尊大,自称“神能力的化身”,城里的人“无论大小都听从他”,他所传的是自己与自己的法术。腓利虽然行大神迹,所传的却是“神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”,使多人归信,“连男带女就受了洗”,加入教会。邪灵也可以行“邪术”,但出于邪灵的邪术是荣耀人,而出于圣灵的神迹是荣耀基督。看到其他人都信了主,西门也信了,而且受了洗,但他信的是什么呢?很可能只是基督的能力,而不是“神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”。西门常与腓利同在,他亲眼目睹了腓利所行的神迹和大异能,就甚惊奇,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些事。

4.使徒让信徒受圣灵:(使徒行传8:14-17)使徒在耶路撒冷听见撒玛利亚人领受了 神的道,就打发彼得、约翰往他们那里去。两个人到了,就为他们祷告,要叫他们受圣灵。因为圣灵还没有降在他们一个人身上,他们只奉主耶稣的名受了洗。于是使徒按手在他们头上,他们就受了圣灵。

使徒听见撒玛利亚人归信的事后,就打发彼得、约翰往他们那里去:一是查验他们的信仰是否纯正,二是让他们受圣灵。彼得、约翰到了,就为那里的信徒祷告,要叫他们受圣灵,使徒按手在他们头上,他们就受了圣灵。

5.西门受到彼得的责备:(使徒行传8:18-24)西门看见使徒按手,便有圣灵赐下,就拿钱给使徒,说:“把这权柄也给我,叫我手按着谁,谁就可以受圣灵。”彼得说:“你的银子和你一同灭亡吧!因你想 神的恩赐是可以用钱买的。你在这道上无份无关;因为在 神面前,你的心不正。你当懊悔你这罪恶,祈求主,或者你心里的意念可得赦免。我看出你正在苦胆之中,被罪恶捆绑。”西门说:“愿你们为我求主,叫你们所说的,没有一样临到我身上。”

从前行邪术的西门看见了,就把赐圣灵看作是一种法术,完全误解了圣灵的本质。“西门”这个名字后来演变成英文“买卖圣职”一词。人若不认识神、不认识耶稣基督,即使自称“信了”、又“受了洗”,也不能得救(约17:3)。西门就想得到这种恩赐,好把它当成新的得利门路,以为恩赐可以用钱买到,因此立即拿银钱给使徒,求他们把这权柄也给了他,好叫他也能让人受圣灵。彼得看出西门正在“苦胆之中,被罪恶捆绑。”因此严厉地责备他“你的银子和你一同灭亡吧!”因为他在神面前心不正,在这道上无份无关。彼得要西门懊悔他的罪恶,祈求主,或者他心里的意思可以得到赦免。西门受到彼得严厉的责备,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性,因此求使徒为他祈求,好叫所说的审判没有一样临到他。据撒玛利亚的殉道者游斯丁(Justin Martyr)记载,西门后来迁往罗马,仍操邪业。

三、行法术的以吕马因抵挡使徒受到保罗的责备

1.圣灵差遣巴拿巴和扫罗去宣教:(使徒行传13:1-3)在安提阿的教会中,有几位先知和教师,就是巴拿巴和称呼尼结的西面、古利奈人路求,与分封之王希律同养的马念,并扫罗。他们侍奉主、禁食的时候,圣灵说:“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,去做我召他们所做的工。”于是禁食祷告,按手在他们头上,就打发他们去了。

安提阿教会是由无名信徒所建造起来的第一间著名的外邦教会,在主里他们合而为一,不再分种族、地位、身份的高低贵贱。教会的领袖,就是先知和教师们聚集在一起,禁食侍奉主的时候,圣灵的话临到了他们,要他们分派巴拿巴和扫罗,到外地去宣教。听到圣灵的吩咐,他们就禁食祷告,按手在他们头上,打发他们去了,从此就要了向外邦人的第一次宣教。“按手在他们头上”表示按手的人和被按手的人在灵里合一。因此,宣教士出去,也就是教会出去;外出的工人并不孤单,他们不但有主的同在,还有教会的祷告和记念。

2.保罗责备行法术的以吕马:(使徒行传13:4-12)他们既被圣灵差遣,就下到西流基,从那里坐船往塞浦路斯去。到了撒拉米,就在犹太人各会堂里传讲 神的道,也有约翰作他们的帮手。经过全岛,直到帕弗,在那里遇见一个有法术、假充先知的犹太人,名叫巴·耶稣。这人常和方伯士求·保罗同在。士求·保罗是个通达人,他请了巴拿巴和扫罗来,要听 神的道。只是那行法术的以吕马(这名翻出来就是行法术的意思)敌挡使徒,要叫方伯不信真道。扫罗又名保罗,被圣灵充满,定睛看他,说:“你这充满各样诡诈奸恶,魔鬼的儿子,众善的仇敌,你混乱主的正道还不止住吗?现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,你要瞎眼,暂且不见日光。”他的眼睛立刻昏蒙黑暗,四下里求人拉着手领他。方伯看见所做的事,很希奇主的道,就信了。

巴拿巴和扫罗选择的第一站是塞浦路斯岛,因为这里是巴拿巴的家乡(4:36),他们一行来到了帕弗,“帕弗”位于塞浦路斯岛的西端,距撒拉米大约180公里,是塞浦路斯行省的首府。在那里遇见一个有法术、假充先知的犹太人,名叫巴·耶稣(耶稣的儿子),“巴·耶稣”常与当时的方伯士求·保罗同在,“方伯”是罗马省长的头衔,民事权力与巡抚相同,但没有军权。士求·保罗是个通达人,肯接受新鲜事物,不会轻易相信以吕马的法术。士求·保罗听说巴拿巴和扫罗来到这里,就请他们来,要听神的道。但行法术的以吕马抵挡使徒,要叫士求·保罗不信真道。面对“行法术的以吕马”,扫罗勇敢地走到前面,靠着圣灵施行神迹反击。从这时候起,扫罗就成了这个宣教团队的领袖,并且改称“扫罗”(渴望)为“保罗”(小的)。保罗被圣灵充满,定睛看着以吕马,严厉地责备他“你这充满各样诡诈奸恶,魔鬼的儿子,众善的仇敌,你混乱主的正道还不止住吗?”保罗对以吕马严厉的责备中、饱含着对士求·保罗灵魂的爱。之后宣布神对以吕马的刑罚“现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,你要瞎眼,暂且不见日光。”保罗的话一出,以吕马的眼睛立刻昏蒙黑暗,四下里求人拉着手领他。这是保罗所行的第一个神迹。保罗蒙主差遣,“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,从黑暗中归向光明,从撒但权下归向神”26:18),但他所行的第一个神迹,却是叫人“眼睛立刻昏蒙黑暗”。这也是主耶稣在保罗身上做工的方法(9:8),神叫人的肉眼“暂且不见日光”,目的是打开人的心眼,使人能专心仰望神。方伯看见所做的事,很希奇主的道,就信了。这是保罗宣教旅程中所结果的第一个福音果子——第一位信主的外邦人。当一个犹太人陷入黑暗的时候,一位外邦人却接受了光照。这个犹太人的瞎眼正描绘出以色列人灵性的盲目(28:26-27)。从此,外邦人逐渐成为福音的主要对象。

四、大祭司亚拿尼亚因公然违背律法受到保罗的责备

1.保罗被带到公会面前:(使徒行传22:30)第二天,千夫长为要知道犹太人控告保罗的实情,便解开他,吩咐祭司长和全公会的人都聚集,将保罗带下来,叫他站在他们面前。

事实正如神所指示使徒保罗(20:22-23)和先知所预言的(21:4,10-11),保罗来到耶路撒冷后就在圣殿被捕,被人控告糟践百姓、律法和圣殿的(21:27-29)。第二天,千夫长已经知道犹太人向保罗“喧嚷”(24节),是有关犹太人的律法,所以请公会成员前来聆听、搞清事实真相。保罗若是无辜,马上可以释放;如果控告属实,他就把案件移交给巡抚(23:26-30)。就这样,圣灵又给了保罗向公会做见证的机会。

保罗被囚两年多的时间里,在犹太地做了四次见证:向犹太百姓(21:37-22:23);向公会(23:1-10);向罗马巡抚腓力斯(24:10-25);向罗马巡抚非斯都和犹太王亚基帕(26:1-29)。

2.保罗在公会申诉:(使徒行传23:1)保罗定睛看着公会的人,说:“弟兄们,我在 神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,直到今日。”

“良心”是汉语中的儒家术语,指被社会普遍认可且自我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。其核心内涵包括对善恶的自我觉知、道德责任感及内省能力,体现为先天道德认知与后天社会责任的结合,既是个体自律的体现,也是道德实践的内在约束机制。良心或良知,指的其实是神为了让人自我监控而安置在人心里,接上了从祂而来真善美意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共知Con-Science!良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,在心里专与自己过意不去,极其神奇的超然知觉。保罗是个注重自已良心的人,他的书信中20次提到“良心”:如(罗马书9:1)我在基督里说真话,并不谎言,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,给我作见证。

(罗马书13:5)所以,你们必须顺服,不但是因为刑罚,也是因为良心。

(提摩太前书4:2)这是因为说谎之人的假冒;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热铁烙惯了一般。

(提摩太后书1:3-4)我感谢 神,就是我接续祖先用清洁的良心所侍奉的 神。祈祷的时候,不住的想念你,记念你的眼泪,昼夜切切地想要见你,好叫我满心快乐。

因此保罗看着公会的人,能够在众人面前宣称:自已在神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,直到今日。证明保罗所做的事都无亏于自已的良心,能够在公会面前坦然分诉。

3.亚拿尼亚吩咐旁边站着的人打保罗的嘴:(使徒行传23:2)大祭司亚拿尼亚就吩咐旁边站着的人打他的嘴。

亚拿尼亚于主后47至58年间作大祭司,他是一个粗暴傲慢、贪婪成性的政客(《犹太古史》卷20第9章205-207节),虽然有许多拥护者,但有许多法利赛人认为他不配担任“神的大祭司”。保罗一开口,亚拿尼亚就吩咐旁边站着的人打他的嘴,并非因保罗说错了什么。律法规定:“你们施行审判,不可行不义”(利19:15)。大祭司亚拿尼亚刚开始审讯,就吩咐人“打他的嘴”,乃是公然“违背律法”(3节)。

4.保罗责备亚拿尼亚:(使徒行传23:3)保罗对他说:“你这粉饰的墙, 神要打你!你坐堂为的是按律法审问我,你竟违背律法,吩咐人打我吗?”

保罗无缘无故地挨打,在气愤中动了血气,严厉地责备亚拿尼亚是粉饰的墙,身为大祭司,亚拿尼亚知法犯法,所以保罗斥责他是金玉其外、败絮其中的“粉饰的墙”,表面道貌岸然,内心污秽不堪。保罗说“神要打你”原文与大祭司吩咐人“打他的嘴”是同一个“打”字,这是奉神之名宣告的审判(申28:22),亚拿尼亚果然于九年后被奋锐党所杀。

5.保罗知错认错:(使徒行传23:4-5)站在旁边的人说:“你辱骂 神的大祭司吗?”保罗说:“弟兄们,我不晓得他是大祭司;经上记着说:‘不可毁谤你百姓的官长。’”

旁边站着的人听见保罗的责问,就责备保罗“你辱骂神的大祭司吗?”保罗才知道他是大祭司,因此立即认错。5节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说:“我还以为违背律法、未经审讯就吩咐人打我的,不可能是大祭司;否则我怎么会辱骂神的大祭司呢?因为我比这人更懂得律法,(出28:28)记着说:‘不可毁谤你百姓的官长’”。虽然保罗确实不认识现任大祭司,但他已经“定睛看着公会的人”(1节),知道在场的都是“百姓的官长”,能“坐堂”发号施令的更非寻常,怎么可能骂错人呢?主亲自赞许了保罗的见证(11节),并没有责备他毁谤官长,因为爱是“不喜欢不义,只喜欢真理”(林前13:6)。

总结:亚拿尼亚夫妻因着同心合意欺哄圣灵受到使徒彼得的责备。撒玛利亚城的西门虽然信了,且受了洗,但他却被油蒙了心,把敬虔当成了得利的门路,想用钱买恩赐,因此受到彼得的责备。巴拿巴和扫罗在帕弗传道时,行法术的以吕马要抵挡使徒,使士求·保罗不信真道,保罗就责备了他,使他暂时眼瞎。保罗在公会受审时,大祭司亚拿尼亚违背律法,吩咐旁边站着的人打他的嘴,保罗就责备他是“粉饰的墙”,宣告“神要打你!”结果八年后亚拿尼亚被杀,应验了保罗的话。


好评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