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文:约翰福音六1-15
引言
说到神迹故事,大家都不陌生,圣经中有1/3的篇幅都记载了神迹,如:过红海、过约旦河、但以理在烈火窑里毫发未伤……福音书中也有大量的篇幅都记载了耶稣所行的神迹。神迹也称为“异能、奇事”,一般耶稣所行的神迹被分为以下几个方面:(1)医治身体患病的人(可五21-34记载血漏的妇女康复);(2)医治被鬼附的(可五1-20记载治好格拉森被鬼附的人);(3)使那些才死的人复活;(可五35-43记载睚鲁的女儿复活;路七11-17记载使寡妇的儿子复活)(4)在自然界的神迹(使四千、五千人吃饱、平静风浪、在水面上行走、路五1-11记载网获许多鱼、咒诅无花果树、水变酒)。神迹不但显示了上帝奇妙的作为,更彰显了上帝完备的救赎和丰盛的恩典。
但现在,很多人不愿意提到神迹这个词,原因:(1)神迹的真实性受到质疑。神迹被认为是快速产生,立见成效,超自然的,违背常理的。因此在科学和理性主义发展的时代,神迹被认为是反科学,反理性,凡是用科学和理性解释不通的事情,都被认为是不真实、不合理的。(2)神迹常常被人认为是具有超自然的一种神秘的能力(这是另一个极端的误区)。因此,有很多人利用信徒对神迹的这种误解,行了很多所谓的“神迹”,使得很多的信徒上当受骗。今天,我们藉着五饼二鱼的神迹重新思考神迹到底是什么?意义和目的又是什么?神迹是如何发生的?
一、神迹实际是信心的故事
历世历代的人都一样,听说哪里有行神迹或有特殊恩赐的人,不管三七二十一,大家都蜂拥而至,有的真是去寻求医治,但有的只是去看热闹。
“耶稣上了山,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。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。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,就对腓力说:‘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?’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,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”(约六3—6)。“试验”这个词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,在这里,耶稣对腓力的试验是正面的,所以和合本修订本将“试验”换成了“考验”,更贴近原文的意思。耶稣为什么要考验腓力呢?就像学生上学,有课堂提问、小测验、期中、期末考,这无非就是一个目的,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。我们都知道耶稣和腓力是师徒关系,耶稣选召门徒的目的是通过言传身教,使门徒认识他并传扬他。因此,在这里耶稣考验腓力,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、听和看,是不是对耶稣有了一定的认识,面对耶稣的提问是否有不一样的回答呢。腓力的回答很实际,也很真实,没有表现出对耶稣特别的认识,同时也不是耶稣想要的答案。
这时,西门彼得的弟弟安得烈站出来了,他凭什么站出来?男丁就有五千人,意味着有五千张嘴等着吃饭,只有一个小孩子带着五个饼,两条鱼,如果这件事换做你我,心里会想:就这点东西还不够塞牙缝的,拿出来也是白拿,而且还不是我的,这是人最直接、真实的想法。但这正是安得烈有信心的地方,他知道按照常理五饼二鱼不够五千人吃饱的,也知道耶稣如果让他买饼给这些人吃,他也做不到,正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,所以凭着信心把所有的五饼二鱼呈现给耶稣,将问题重新抛给耶稣,让耶稣来做。约2:3—5节记载:迦拿婚宴上,耶稣母亲的做法:母亲对他说:“他们没有酒了”。他母亲对用人说:“他告诉你们什么,你们就做吧”。因着安得烈和小孩子凭着信心拿出五饼二鱼,才有了耶稣之后五千人吃饱的神迹,零碎装满十二个篮子。所以信心是神迹施行的第一个条件,神迹实际就是信心的故事。
在福音书中耶稣行完神迹,经常夸赞人的信心。比如盲人巴底买在得医治之后,耶稣说:“你的信救了你”(可十52)。血漏的妇人凭着信心摸耶稣的衣服遂子,耶稣说:“女儿,你的信救了你。平安地回去吧”(太九22)。耶稣称赞百夫长的信心:“我实在告诉你们,这么大的信心,就是在以色列,我也没有见过”(太八10)。
耶稣也曾批评门徒信心小。当彼得不敢在海上行走时,耶稣批评彼得:“你这小信的人哪,为什么疑惑呢”(太十四31)。当门徒不能赶出污鬼时,“门徒来问耶稣:‘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那鬼呢?’耶稣对他们说:‘是因你们的信心小’”(太十七19-20)。耶稣所行的神迹经常与信心联系在一起。当人在现有情况中愿意放弃自助,又愿在耶稣里面寻找帮助时,信心才显现出来,信心必须从现状中破裂出来,并且这种破裂是向着耶稣的方向。无论何人认识到自己的“贫穷”,无能、无身份、无自我,自我否定时,在患难中向耶稣寻求帮助,这就是拥有了实质的信心。当安得烈和小孩子凭信心站出来的时候,众人看见了信心所成就的事,耶稣虽然没有明确称赞安得烈的信心,这确实是因信心带出来的神迹。
耶稣行完神迹时,常说:“照你的信心,给你成全了”或“你的信救了你”。当耶稣这样话的时候,激励了那些听见、看见这神迹的人的心。从这些神迹中使人们认识到信心怎样出现与信心所能成就的事。而且当门徒行神迹失败的时候,耶稣不是批评他们说:你怎么学艺不精呢?而是说:小信的人呐!这些神迹最后的重点都转移到了信心上。
在以色列人的信仰经历中,他们得救凭借上帝子民的身份、遵守律法、行割礼等,而且他们有一种果报观念,就是遵守律法得福,违背律法遭祸。所以他们严格遵守律法,以达到得救的目的。他们也藐视外邦人,但耶稣来了,藉着神迹将信(心)介绍给人们,使人们因信而得到救恩。信心取消了一切的分别,就像罗马书的记载:我们得称为义,全凭着信。
二、神迹的第二个条件:人实际行动的回应
耶稣举目看见一大群人来,就对腓力说:“我们到哪里去买饼给这些人吃呢”?使五千人吃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,耶稣知道这五千人需要神迹,他之所以这样问,是希望门徒能够作出回应,回应百姓的需要。耶稣已经准备要施行神迹了,但他需要有人回应,腓力的回应是怀疑和悲观的,而安得烈的回应则是乐观的,他选择相信,愿意带着五饼二鱼来到耶稣面前。安得烈式的回应在侍奉中,是面对苦难、困境,不看自己的能力,与其束手无策、坐以待毙,我们应该选择站出来,积极的回应上帝,当一个人愿意站出来,为了众人的利益,而放弃自己得失的时候,神迹就会在他身上产生,上帝会藉着他而施行神迹。
德蕾莎修女看到她所在城市的人们苦难的生活时,离开所在的修院走上街头,帮助那些贫穷的人们,当她刚离开修院时,没有任何经济支持,唯独仰赖上帝的恩典,之后有很多志愿者加入她们,经济支援源源不断,随着事工的不断扩展,她建立了自己的慈善机构,机构初建的时候只有12名成员,然而今天已经有超过4000名成员,在世界各地建立慈善中心,事工遍及六大洲。
耶稣说:“天国好比一粒芥菜种,有人拿去种在田里。它原比所有的种子都小,等到长起来,却比各样的菜都大,且成了树,以致天上的飞鸟来在它的枝上筑巢”。耶稣用芥菜种比喻天国,虽然渺小,但终将不平凡,芥菜种长成大树不是突然之间发生的,也是通过上帝长时间的浇灌和施行的大能下,逐渐长成的。对于基督徒而言,上帝在我们生命中各式各样的工作,不管在我们眼中是超自然还是非超自然的,都可视为是神迹。
在神迹中,上帝愿意使用人成为神迹的催化剂完成神迹。就像五饼二鱼中的神迹,是安得烈和那个HT作为催化剂,使这个神迹完成。今天上帝仍然愿意为他的百姓施行神迹,因为在当今时代,很多人处在窘困当中,所以人需要神迹,需要盼望,渴望医治,希望与人和睦相处,希望被公平的对待,人们也在寻找神迹。如果你愿意成为神迹的参与者,就应该有安得烈式的态度,面对上帝的事工,宁愿是一个“梦想家”,而不是一个持“怀疑论”的人,宁愿做一个乐观的人,而非悲观者。当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的苦难,窘困的人们时,应该像安得烈和那个HT一样站出来与上帝同工,成为神迹的创造者,也许我们的事工不会立见成效,成为令人印象深刻,成为令人赞叹的一件事情,但不要放弃,要怀揣着对上帝无比坚定的信心,只要行在上帝的旨意当中,我们都会成为上帝神迹的施行者与创造者。
三、神迹为宣扬上帝的名
当我们成为上帝神迹的施行者、创造者、参与者之后,应该明白,我们之所以能够参与神迹的创造,成就某项甚至某些事工的时候,乃是因为上帝愿意使用我们,目的是要宣扬上帝的名,而不是自己的名,使更多人得到上帝丰盛的恩典。当耶稣行了神迹之后,人们都认为他是要来世间的先知,“于是耶稣既知道,他们要以武力带走他,使他作王,就再次离开到山上他独自一人(约六15直译)”。“再次离开”表明众人不是第一次想让耶稣作王,而是多次,同样,耶稣也不是第一次独自一人到山上。耶稣行神迹不是为了收买人心拥戴他为地上的王。耶稣曾拒绝行神迹,可见耶稣行神迹也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。
在这个神迹之后,是耶稣在水面上行走,紧接着耶稣向众人说他是生命的粮,及彼得的认信。耶稣不仅可以给人身体所需日用的食物,更重要的是他满足人灵魂的需要,同样,他也表明自己是父所差来的,照着父的旨意行,宣扬上帝的名。耶稣行神迹尚且是为宣扬上帝的名,我们作为他的门徒,也应当如此。我们如何分辨呢?首先,神迹不分大小。作为基督徒,最大的神迹就是我们能够认识神。其次,神迹不是荣耀自己,而是荣耀上帝的名。
四、结语
透过五饼二鱼使五千人吃饱这个神迹,我们揭开了神迹的神秘面纱,神迹的实质是讲述信心的故事,不仅需要人有信心,使人看到信心如何出现以及因信所成就的事,并且需要我们实际行动的回应,神迹的目的不是为了宣扬个人甚至哪个群体的名,而是宣扬上帝的名,使更多人藉此信得到上帝的救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