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穿上礼服了吗?
作者:张玉娟
2025-09-17  

 22219_200805030621221.jpg

经文:马太福音二十二1—14

引言

我们常常会在读经或听道中发现一个事实:以色列民为神的天选之民,这是神的主权,但他们却因为不相信耶稣是弥赛亚,不接受S字J的救恩,所以,救恩从犹太传遍地极,我们这群本不配得这恩典的人,却白白得了主永恒的救赎。

今日我们一同查考太22:1-14节,这是主耶稣亲自讲述的一个意义深远的婚宴的比喻,讲述救恩如何临到外邦,恩典如何落在本不配得的人身上。在这个比喻中,我们看见一位国王为自己的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,向着那些被选召的人发出了邀请,竟然遭到拒绝,甚至有人杀害他所差派的仆人。于是,国王转而邀请那些原本不在邀请名单上的人,然而在宾客中有一个人没有穿礼服,最终被赶了出去。耶稣用一句我们很熟悉的话结尾:“因为被召的人多,选上的人少”。这段经文不仅揭示了神国度的奥秘,也向我们发出挑战:你是否已经回应了上帝的邀请?是否穿上了祂所预备的礼服?今天,我以《你穿上礼服了吗?》为题与大家分享。

一、恩典的邀请:国王慷慨的呼召与人心复杂的回应

“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”(太二十二2),这个比喻是以一幅喜乐的画面展开的。在古代中东地区的文化中,婚宴是一年当中极其重要的活动,尤其王室的婚宴是极其盛大的活动,通常会持续很多天,能够被邀请是极大的荣誉。

耶稣讲了许多的比喻,比喻就会有喻意,门徒听了好多还是不懂,就会问耶稣比喻的意思,耶稣常常是耐心的给他们讲解。比喻中的“王”代表天父,儿子代表主耶稣,娶亲的筵席则象征神国度的丰盛与喜乐。国王慷慨地发出邀请,这本是极大的尊荣和喜乐,但出人意料的是那些人却不肯来。国王再次派遣仆人去提醒,列举了宴席的丰盛:“牛和肥畜已经宰了,各样都齐备”, 但受邀的人却以各种理由推辞。

第一个拒绝的理由是“各人专顾自己的事”。一个要去田里,一个要做买卖。这些事务本身并非罪恶,田产和工作都是神所赐的。问题在于,当这些事务被置于神的邀请之上时就成了偶像,他们看重眼前利益过于永恒的祝福,看重自己的计划过于神的计划。反映了人心中常见的状态:总是被眼前的事务所缠绕,以至忽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邀请。

第二个拒绝更为恶劣:他们“拿住仆人,凌辱他们,把他们杀了”。反映了人对神恩典的彻底藐视和敌对。这不是简单的忽略,而是主动的抗拒和仇恨。这情节与耶稣在前一章所说的凶恶园户的比喻相呼应,暗示犹太宗教领袖们将如何对待神的先知和神的儿子。国王对此的回应是“发兵除灭那些凶手,烧毁他们的城”。这预言性地指向主后70年耶路撒冷被罗马军队毁灭的历史事件,在此就显明拒绝神邀请的严重后果。由于原先被召的人不配,国王吩咐仆人“往岔路口上去,凡遇见的,都召来赴席”。于是宴席上坐满了人,无论善恶,这体现了神恩典的普世性:福音临到外邦人,临到那些原本不配的人。神的恩典是白白的恩典,是无条件的赐予,是给所有愿意回应的人的。

在这里跟大家对比一下比喻中的两次邀请:第一次邀请的对象是那些原先被召的人(代表犹太人);第二次邀请的对象是岔路口遇见的人(代表外邦人)。第一次邀请犹太人,他们的回应方式是拒绝、忽视、甚至杀害仆人;第二次邀请的外邦人则是前来赴宴。那些拒绝神恩典的人结果就是被定罪,他们的城被毁灭。接受神邀约的人结果是享受宴席,但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需穿礼服。

之前听过这样一个弟兄,忙于事务而错过恩典的见证。李先生是位成功的企业家,年轻时曾去过教会,也听过福音。但他总是说:“等我把事业做大了,等我有更多时间,我会考虑信仰的事”。他忙于扩展业务、积累财富、提升社会地位。教会朋友多次邀请他参加聚会或团契活动,他总是推辞:“这周有个重要谈判”“下次一定去”。岁月流逝,他拥有了世人羡慕的一切,内心却越来越空虚。当他终于想起来要寻求神的时候,却被诊断出癌症晚期。在病床上,他懊悔说:“我浪费了那么多机会,只顾眼前的利益,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生命问题”。可惜,有些机会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了。之前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,“等我孩子大了;等我挣钱买房子了;等我闲下来有时间了”,各种各样的推辞。人们常常会让神等等、再等等,时间会不会等人呢?机会又会不会等人呢?

我们想一想,是否也在为生活中的事务忙碌,以至忽略了神的邀请?你的田地和买卖——可能是工作、家庭、娱乐生活,如果我们可以为了神的圣工再争取努力一下,这些事情或许都不能拦住我们服侍神脚步的。这些事务是否占据了本该属于神的位置和时间呢?神的筵席已经预备好了,祂在呼唤你,你是否愿意回应?然而,比喻在这里出现了转折。国王进来观看宾客,见有一个没有穿礼服的,就问他:“朋友,你到这里来,怎么不穿礼服呢?”那人无言可答。于是王吩咐把他丢在外边的黑暗里,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。

二、礼服的意义:蒙恩者当有的准备与穿戴

这件礼服代表什么?这些宾客是从路口处随便召来的,他们本是贫穷人,不可能自备礼服。很显然礼服是国王为每位宾客预备的,拒绝穿上礼服,就是拒绝国王的恩典和权柄。

在属灵意义上礼服代表什么?象征基督的义袍。赛61:10节记载:“我因耶和华大大欢喜,我的心靠神快乐。因他以拯救为衣给我穿上,以公义为袍给我披上”。我们本是不义的,但因信耶稣基督被称为义,是披戴基督的,让基督的义成为我们的义。启19:8节记载:“就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。这细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”。这里所行的义不是靠自己的努力,而是因信基督而从里面活出来的生命。作为生活在世界中的人,谁都做不到因行为称义,因为人都不完全。人里面会有私欲的牵引、有软弱和失败,是神白白的给了那些信祂之人永恒的救恩。

这个比喻完美地平衡了神的恩典和人的责任。宴席是国王预备的,邀请是白白的,礼服也是国王给提供的——这一切都是恩典。虽然这一切都是恩典,但人必须回应邀请,穿上礼服,这是人的责任。腓2:12-13记载:“当恐惧战兢,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;因为你们立志行事,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,为要成就他的美意”。我们一定要明白的真理:是神运作,人回应。

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只有外在形式没有内在生命的信仰经历。我从小在基督教家庭长大,婚前甚至刚结婚那几年,每周日都会去教会参加诗班,也一直参与服侍。在别人眼中,我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;但我内心知道信仰大部分是习惯和传统,却没有与神建立真实的关系。我当时就依靠着自己的“好行为”(比方说孝敬父母,工作中尽量多干活少说话,诚实守信,乐于助人……),也依靠着参加教会活动,却没有真正的让基督的生命内住。在婚后第三年给我闺女做心脏手术的时候,我真正遇见了主,当时我在监护室门口待了整整一天一夜,不吃不喝,带着耳机反复听着一首歌《你的爱不离不弃》,后来大夫和护士看孩子太小,就让我进到监护室里陪着孩子。那些天怎么过来的我甚至都忘记了,当时是吃不下睡不着,但身子没有垮,一岁半的宝宝做了开胸手术,从来没有哭闹,甚至没说过一句疼。在那次经历之后,我才发现自己之前的信仰是如此的空洞,没有经历主同在的信仰是无法给到力量和安慰的。之前的我就像那个穿了普通衣服赴宴的人,徒有基督徒的身份和外表,却没有基督的义袍遮盖。感谢神,让我经历了主的生命,如约伯所说的:当从风闻有主,到亲眼看见主,我认清了神,也看到了满身污秽的自己,所以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。约伯是被神看中的人,在经历磨难,被神炼净后,对自己还会有这样的看见,更何况我们呢?那时我才真正的悔改,接受基督为主,经历了生命的更新。或许你们也有我曾经那样的经历,只有信仰的形式和外貌,却没有基督的生命?当我们来参加聚会,唱诗、祷告、奉献,内心是不是真正披戴了基督呢?礼服是国王预备的,但你必须愿意穿上它。

三、被召与选上:回应恩典的永恒后果与日常实践

耶稣说:“因为被召的人多,选上的人少”。这句话不是指神偏待人或预定一些人灭亡,而是强调人对神恩典的回应的重要性。神的呼召是普遍的,但只有那些以信心和顺服回应的人才会被“选上”。那些拒绝邀请的人,代表犹太人中拒绝耶稣为弥赛亚的人。那些后来被召的人,代表外邦人和其他被社会边缘化的人。但那不穿礼服的人就是在提醒我们:单单人在教会中并不足够,必须有真实的信心,活出与蒙召的恩相称的生活。

这个比喻包含了丰富的神学真理。比喻中提到了王(天父)、儿子(耶稣)和仆人(或指先知、使者),暗示三位一体的神在救赎工作中的不同角色:天父策划救恩,基督成就救恩,圣灵实施救恩。整个救恩计划源于神的爱和智慧。从原先被召的犹太人到后来被召的外邦人,显明神的救恩计划具有普世性。教会不是某一民族或阶级的专属,而是包含“各国、各族、各民、各方”的人。这挑战我们打破一切人为的隔阂,拥抱所有蒙召的人。比喻中,国王进来查看宾客的场景,提醒基督再来时的审判。那时,每个人都要向神交账,不是根据我们的标准,而是根据神的标准。那没有穿礼服的人被丢在外面的黑暗里,表明将来有真实的审判和永远的后果。

在这里再跟大家对比一下比喻中不同的人物及我们当下的学习应用:第一组被邀请的人拒绝邀请,原因是忙于自己的事,这里对应的就是听见福音却推辞的人,结果就是错过宴席,自己引以为傲的坚固城被毁坏。第二组人物是杀害仆人的人,他们敌对邀请者,迫害使者,所对应的就是当今那些反对福音的人,结局就是被除灭。第三组是后来被邀的人,接受邀请,前来赴宴。所对应的就是当今接受福音的人,结局就是享受宴席。第四组是不穿礼服的人,虽然接受邀请但不穿礼服。指现如今教会中挂名的基督徒,没有真实信仰,最终结局是被丢在外面的黑暗里!

神今天仍在邀请人参加祂儿子的婚宴。有人可能像那些最初被邀请的人,已经多次听到福音却一直推辞。或有人可能像那些在岔路口上的人,原本不配得邀请却蒙了恩典。无论如何,今天就是悦纳的时候,是拯救的日子。不要再硬着心,不要再推辞,回应神的邀请吧!来到神面前,不是靠自己的义行,乃要披戴基督。就像那个没有穿礼服的人,靠自己的努力和条件来到神面前,最终只会被拒之门外,承认自己的贫穷和缺乏,接受神所预备的救恩,让基督的义成为你的义。穿上礼服不仅是最初的信靠,也是持续的生命成长。这意味着每一天让基督掌管你的思想、言语、行为,结出圣灵的果子,活出与蒙召的恩相称的生活,在世上见证神的荣耀。

让我们把这个比喻应用到生活的几个具体方面:在个人信仰上,每天检查是否“穿着礼服”,即是否依靠基督的义,而不是自己的成就或在教会里的行为,培养与神真实的关系,而不只是参与聚会和诗班。在家庭生活中,让家庭成为回应神邀请的家庭,带领家人一起追求神,建立家庭祭坛,一起祷告、读经、敬拜。在工作职场中,即使忙碌工作,也不忘记首要的是回应神的邀请。在生活工作中活出基督的生命,成为盐和光,见证神的恩典。在教会事奉中,教会是蒙召之人的群体,我们应当避免形式主义,追求真实的事奉。同时,也要积极扩展神的国度,往“岔路口”去邀请人来参加宴席。

四、结语

神的宴席已经预备好了,祂正在呼唤你。你是否像那些忙于事务的人,忽略了这重要的邀请?或者你已经来到宴席中,却还没有穿上基督的义袍?愿我们回应神的恩典,穿上祂所预备的礼服,享受在基督里丰盛的生命。

你穿上礼服了吗?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对错题,而是一个需要我们用生命来回应的永恒问题。愿我们都能像启3:18节记载的:“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,叫你富足;又买白衣穿上,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;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,使你能看见”。愿主使我们都能披戴耶稣基督,拥有被炼净的生命,求主开我们的眼睛,使我们能看见!


好评:
从十架看受苦
2025-09-12
末底改的服侍
2025-09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