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得的未必是好的
作者:耶米玛
2025-09-17  

 4bf1271f6230dea243ba19d5e826172f.jpg

经文:创4:1-16;罗9:30-33

我们都愿意先得到某些东西,认为首先的、第一的最好,但事实证明,先得的未必是好的。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《先得的未必是好的》。

一、先得的儿子未必是好的

该隐是始祖亚当、夏娃所生的第一个儿子,也就是人类的第一个儿子,然而,他因着嫉妒兄弟亚伯,谋杀了兄弟,成为第一个杀人犯。

1.该隐的出生:(创世纪4:1)有一日,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,夏娃就怀孕,生了该隐(就是“得”的意思),便说:“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。”

“有一日”,在神创世纪造的时候,不断地提到:“有晚上,有早晨,是第X日(创世纪1:5,8,13,19,23,31)。”神在这六日时间里,创造了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。在时空之外的神为人创造了时空,让人去使用、占用,这一日,亚当与夏娃要做一件事。“同房”原文又被译为“知道”(创世纪世记3:5)、“认识”(创世纪世记29:5),在希伯来文化中,“同房”是两性之间最深刻的“知道、认识”。当亚当与妻子夏娃同房时,神使夏娃怀了孕,她生下了一个儿子,她就给他起名叫该隐,“该隐”字义是“拥有”,原文与“得了”发音相近。旧约中很少称呼婴儿为“男子,”夏娃如此称呼该隐,可能因为该隐是夏娃的第一个儿子,所以她以为该隐就是神所应许的“女人的后裔”(创世纪3:15),没想到该隐却让她失去了一个儿子。

2.该隐的兄弟亚伯:(创世纪4:2)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。亚伯是牧羊的;该隐是种地的。

该隐如他的名字,他得了许多:得到了父母的宠爱,得到了土地以及众多的土产,妻子与儿女,城市与产业……却在神那里一无所是。当夏娃再次怀孕生子时,他们却给他起名叫亚伯,“亚伯”字义是“呼吸”,又被译为“虚空”(伯7:16;传1:2),可能表明夏娃明白到咒诅的结果就是“虚空”(罗8:20)。

从事何种职业有时是神给人安排的,如神安排亚当从事种植业(创世纪世记2:17-19),有时是人自已选择的,如人类的第二代亚伯选择了牧羊,“牧羊”是实践管理动物的工作(创世纪1:28),羊可以提供羊毛、羊奶、羊皮和献祭之用,可见亚伯明白神的心意:按着律法,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;若不流血,罪就不得赦免了(希伯来书9:22)。当时人类还是素食的(创世纪1:29),因此亚伯牧羊不是为了吃肉。到大洪水以后,神才正式允许人吃肉(创世纪9:3)。该隐选择了子承父业——“种地”,与亚当的职业一样(创世纪3:23)。

该隐和亚伯作为人类的第一对兄弟,理当彼此相爱。

3.兄弟献祭:(创世纪4:3-4a)有一日,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;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。

又“有一日”到来时,该隐和他的兄弟亚伯一同给神献祭,表示对神的敬拜与感谢。该隐拿地里的出产——他劳动所得,却非初熟,也非最好,为供物献给耶和华;亚伯却将他羊群中头生的(羊群中最好的),羊的脂油(羊身上最好的)献上。亚伯献给神的是最好的,可见他对神有一颗敬畏的心。

4.该隐大大发怒:(创世纪4:4b-5)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,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。该隐就大大地发怒,变了脸色。

虽然两兄弟都给神献祭,但存心不同,祭物不同,神喜悦的程度也不同。“亚伯和他的供物”是不能分开的,神先看中人再看中供物,神“看中了”亚伯这个人,所以也看中了“他的供物”。“亚伯因着信,献祭与神”,所以“比该隐所献的更美”(来11:4)。神所看重的是献祭所表明的信心,而不是祭物本身。“头生的和羊的脂油”也可以译为“头一胎最好的小羊”。神悦纳祭物的形式,可能是有火从天而降烧掉祭物(创15:17;利9:24;士6:21)。

“该隐和他的供物”是不能分开的,神“看不中”该隐这个人,所以看不中“他的供物”。该隐的反应不是惭愧,更不是认罪悔改,而是“大大地发怒”,正好证明该隐奉献的动机和心思不对。“听命胜于献祭;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”(撒上15:22),神看重我们里面的存心,胜于我们外面的奉献、侍奉。“变了脸色”原文意思是“脸下沉、脸拉下来”。该隐是经上记载发怒的第一人,也是唯一的一个“大大地发怒”的人。(雅各书1:20)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 神的义。

5.神劝说该隐:(创世纪4:6-7)耶和华对该隐说:“你为什么发怒呢?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?你若行得好,岂不蒙悦纳?你若行得不好,罪就伏在门前。它必恋慕你,你却要制伏它。”

慈父般的神一连向该隐发出三个问话,“岂不蒙悦纳”原文意思是“可以重新抬起头、被高举”。神这样的问话,是要提醒该隐注意他内心的真实光景。本节是圣经中第一次提到“罪”,本义是“箭没有射中目标”(士20:16),引申为“被造物没有达成造物者创造的目标”。罪想要控制人,“作不义的器具”(罗6:13),但人此时还有能力与“罪”争战。神对该隐所说的话满有慈爱和恩典,是今天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直接与神说话的“属灵经历”,但该隐最终还是选择让罪恶控制,可见“属灵经历”、“恩典”与“生命”完全是两回事。“恋慕”原文与女人对丈夫的“恋慕”相同(创世纪3:16),意思是“渴望”,不是爱,而是“控制、占有”的欲望。“制伏”原文与男人对妻子的“管辖”相同(创世纪3:16)。

6.该隐谋杀他的兄弟亚伯:(创世纪4:8)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;二人正在田间。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,把他杀了。

“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”原文是“该隐向他弟兄亚伯说话”,七十士译本、撒玛利亚抄本、叙利亚译本都在此句后面加上“我们到田间去”,意思是该隐蓄意谋杀亚伯。就在二人正在田间的时候,该隐起来打死了他的兄弟亚伯。死是“从罪来的”(罗5:12),人犯罪首先导致了无辜牲畜的死(3:21),接着就带来亲兄弟之间的谋杀。该隐杀亚伯是因为嫉恨,“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,兄弟的行为是善的”(约壹3:12)。该隐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谋杀者,向后人示范了“嫉恨”可以如此轻易地变成“杀人”,所以“凡恨他弟兄的,就是杀人的”(约壹3:15),死借着罪进入世界。义人亚伯也成为第一个尝过死味的人。

7.“你兄弟亚伯在哪里?”(创世纪4:9)耶和华对该隐说:“你兄弟亚伯在哪里?”他说:“我不知道!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?”

“你兄弟亚伯在哪里?”是神对人类发出的第二个提问,神不仅关心我们个人的生活,也关心我们的社会生活。神不是不知道亚伯在那里,而是要藉着提问给该隐一个反省自已的机会。不想,该隐不仅不反省自已,反而说谎顶撞神,谎称自已不知道,且顶撞神“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?”意思是你就不该问我。

8. 神宣布对该隐的刑罚:(创世纪4:10-12)耶和华说:“你做了什么事呢?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。地开了口,从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。现在你必从这地受咒诅。你种地,地不再给你效力;你必流离飘荡在地上。”

既然该隐不承认,神就责备该隐做了什么事呢?因为该隐兄弟亚伯的血从地里在向神发出了哀告,这哀告该隐听不见,但神听的一清二楚。地开了口,从该隐手里接受了亚伯的血,表示血在神面前作见证。因此,该隐必从这地受咒诅,该隐是种地的,但地从此不再给该隐效力,该隐也必流离飘荡在地上,居无定所,永不得安息。

(希伯来书12:24)并新约的中保耶稣,以及所洒的血;这血所说的比亚伯的血所说的更美。“亚伯的血所说的”是控告和惩罚,主耶稣的血所说的是赎罪和赦免。

9.该隐认为神给他的刑罚太重:(创世纪4:13-14)该隐对耶和华说:“我的刑罚太重,过于我所能当的。你如今赶逐我离开这地,以致不见你面;我必流离飘荡在地上,凡遇见我的必杀我。”

该隐却拒绝认罪,认为所受的刑罚太重,“过于我所能当的”。其实神给该隐的刑罚并不重,因为神的标准是“凡流人血的,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;因为神造人,是照自己的形象造的”(创世纪9:6)。“不见祢面”指失去神的同在。人第一次堕落,亚当还能见神的面;但人第二次堕落,该隐却是不得见神的面;人越堕落,就离神越远。“凡遇见我的”指亚当和夏娃别的子孙,包括已经出生与将来出生的。他们未必会杀该隐,但杀人者总是怕人报仇、担心自己也会被人所杀。

该隐按自己的标准来判断是非、制定规则,他要知道神为什么悦纳亚伯的祭物,也要根据他的满意与否加以判断、批评和抱怨。每个人都觉得应该按着自己的标准来制定规则,结果就带来了无穷的罪恶。

10.耶和华就给该隐立一个记号:(创世纪4:15-16)耶和华对他说:“凡杀该隐的,必遭报七倍。”耶和华就给该隐立一个记号,免得人遇见他就杀他。于是该隐离开耶和华的面,去住在伊甸东边挪得之地。

神立即答应该隐“凡杀该隐的,必遭报七倍。”“七倍”象征“严重的报应”。“耶和华就给该隐立一个记号,”这是经上所记载的第一个记号,“记号”原文与大洪水之后彩虹之约“记号”(9:12-13)和割礼的立约“证据”(17:11)相同,神的保证几乎就像是立约,虽然神不再与杀人犯该隐同在,却并未丢弃他,显明“神爱世人”的恩典(约3:16)。该隐就离开神的面,去住在伊甸东边的地方。“东边”是双关语,既表示住在东边(创世纪16:12;25:18),又表示将互相结仇。

二、先得的土地未必是好的

(一)两个半支派得约旦河东之地为业

1.以色列人打败约旦河东的两个王:(民数记21:21-26,31-35)以色列人差遣使者去见亚摩利人的王西宏,说:“求你容我们从你的地经过;我们不偏入田间和葡萄园,也不喝井里的水,只走大道 ,直到过了你的境界。”西宏不容以色列人从他的境界经过,就招聚他的众民出到旷野,要攻击以色列人,到了雅杂与以色列人争战。以色列人用刀杀了他,得了他的地,从亚嫩河到雅博河,直到亚扪人的境界,因为亚扪人的境界多有坚垒。以色列人夺取这一切的城邑,也住亚摩利人的城邑,就是希实本与希实本的一切乡村。这希实本是亚摩利王西宏的京城;西宏曾与摩押的先王争战,从他手中夺取了全地,直到亚嫩河。……这样,以色列人就住在亚摩利人之地。摩西打发人去窥探雅谢,以色列人就占了雅谢的镇市,赶出那里的亚摩利人。以色列人转回,向巴珊去。巴珊王噩和他的众民都出来,在以得来与他们交战。耶和华对摩西说:“不要怕他!因我已将他和他的众民,并他的地,都交在你手中;你要待他像从前待住希实本的亚摩利王西宏一般。”于是他们杀了他和他的众子,并他的众民,没有留下一个,就得了他的地。

从“亚嫩河”(13节)到“毗斯迦的山顶”(20节),必须经过亚摩利人的地方。神要撵出住在迦南地的亚摩利人(出34:11),因着约旦河东并不在应许之地的范围内,所以以色列人还是照着神的吩咐,先向亚摩利人“宣告和睦的话”(申20:10)。亚摩利人的王西宏却不容以色列人经过,反而要与以色列人争战,神就把他交在以色列人手中,以色列人就用刀杀了他和他的众民,得了他的地。西宏王国的南北边界是“从亚嫩河到雅博河”,西界是约旦河,东边与旷野的亚扪接壤(士11:22)。“雅博”的意思是“倒空”,就是现代的哲卡河(Zarqa River),从约旦高原向西流经基列地,在死海和加利利湖的中间汇入约旦河。这是雅各与神摔跤的地方(创32:22)。“希实本”的意思是“堡垒”,是亚摩利王西宏的首都,在现代约旦首都安曼西北约20公里。以色列人占领雅谢城,就是完成了对亚摩利人的征服。

虽然西宏的反应与以东一样强硬(20:21),但结局却不同。神吩咐百姓“绕过以东地”(4节),却带领百姓夺取了亚摩利人的地方。无论是绕道还是争战,都是根据神的带领、神的计划。西宏的地归了百姓,但以东的地依然是以东人的。

“巴珊”是加利利海东面、黑门山南面的高原 (申3:8),也就是现代的戈兰高地。这里草场肥美,是“可牧放牲畜之地”(32:1)。“巴珊王噩”也是亚摩利人,身材高大,“他的床是铁的,长九肘,宽四肘”(申3:11),他的城“都有坚固的高墙,有门有闩”(申3:5),这些对远道而来的以色列人十分不利。但新一代以色列人相信神的应许,勇敢地去与他交战,就杀了他和他的众民,得了他的地。

2.流便和迦得两个支派的请求:(民数记32:1-5,16-27)流便子孙和迦得子孙的牲畜极其众多;他们看见雅谢地和基列地是可牧放牲畜之地,就来见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,并会众的首领,说:“亚大录、底本、雅谢、宁拉、希实本、以利亚利、示班、尼波、比稳,就是耶和华在以色列会众前面所攻取之地,是可牧放牲畜之地,你仆人也有牲畜”;又说:“我们若在你眼前蒙恩,求你把这地给我们为业,不要领我们过约旦河。”……两支派的人挨近摩西,说:“我们要在这里为牲畜垒圈,为妇人孩子造城。我们自己要带兵器行在以色列人的前头,好把他们领到他们的地方;但我们的妇人孩子,因这地居民的缘故,要住在坚固的城内。我们不回家,直等到以色列人各承受自己的产业。我们不和他们在约旦河那边一带之地同受产业,因为我们的产业是坐落在约旦河东边这里。”摩西对他们说:“你们若这样行,在耶和华面前带着兵器出去打仗,所有带兵器的人都要在耶和华面前过约旦河,等他赶出他的仇敌,那地被耶和华制伏了,然后你们可以回来,向耶和华和以色列才为无罪,这地也必在耶和华面前归你们为业。倘若你们不这样行,就得罪耶和华,要知道你们的罪必追上你们。如今你们口中所出的,只管去行,为你们的妇人孩子造城,为你们的羊群垒圈。”迦得子孙和流便子孙对摩西说:“仆人要照我主所吩咐的去行。我们的妻子、孩子、羊群,和所有的牲畜都要留在基列的各城。但你的仆人,凡带兵器的,都要照我主所说的话,在耶和华面前过去打仗。”

神吩咐摩西除灭了米甸人(31:2),接下来就要安排分配地业的事(34:1-12),这时突然有两个支派提出“不要领我们过约旦河”,坚持要把约旦河东的“这地给我们为业”。“雅谢地和基列地”位于约旦河东的高原,雨水充足,自古就是适合畜牧的优良草场,但却位于应许之地的疆界之外(34:2-12)。“雅谢地”位于雅博河以南,包括“亚大录、底本、雅谢、宁拉、希实本、以利亚利、示班、尼波、比稳”,是原来亚摩利王西宏的国土。“基列地”位于雅博河以北、黑门山以南,是原来巴珊王噩的国土。“流便子孙和迦得子孙的牲畜极其众多”这是神的恩典;“雅谢地和基列地”都是“耶和华在以色列会众前面所攻取之地”,这也是神的恩典。地是“可牧放牲畜之地”,人“也有牲畜”,地的供应正好满足人的需要,并且两样都是神的恩典,在人看来,这岂不正印证了神是给人开路?然而,人若是注意神的心意,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需要,就知道出埃及的目的地是迦南(创17:8)。迦得和流便支派本来“要作第二队往前行”(2:16),但因为摩西的责备,他们就提出折衷的方案,承诺过约旦河后作为先头部队走在前面(书4:12),并且等到其他的支派“各承受自己的产业”(18节)之后才回家。这两个支派的“妇人孩子,因这地居民的缘故,要住在坚固的城内”(17节),表明河东地并不安全,随时会遭受仇敌的攻击。

3.两半个支派得地为业:(民数记32:28-33)于是,摩西为他们嘱咐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,并以色列众支派的族长,说:“迦得子孙和流便子孙,凡带兵器在耶和华面前去打仗的,若与你们一同过约旦河,那地被你们制伏了,你们就要把基列地给他们为业。倘若他们不带兵器和你们一同过去,就要在迦南地你们中间得产业。”迦得子孙和流便子孙回答说:“耶和华怎样吩咐仆人,仆人就怎样行。我们要带兵器,在耶和华面前过去,进入迦南地,只是约旦河这边、我们所得为业之地仍归我们。”摩西将亚摩利王西宏的国和巴珊王噩的国,连那地和周围的城邑,都给了迦得子孙和流便子孙,并约瑟的儿子玛拿西半个支派。

摩西知道自己过不了约旦河,所以就把监督流便和迦得支派履行诺言的责任交给了以利亚撒、约书亚和众族长。流便和迦得支派的心思立即被眼前的好处拴住了,他们只注意自己的需要,却忽略了神的心意;只满足于眼前的恩典,却放弃了永远的应许,最终坚持停留在自己看中的河东,没有进入应许之地迦南。请求得地的是流便子孙和迦得子孙两个支派,但摩西却把约旦河东的地分给了两个半支派。

4.两个半支派最先被掳:(历代志上5:25-26)他们得罪了他们列祖的 神,随从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;这民就是 神在他们面前所除灭的。故此,以色列的 神激动亚述王普勒和亚述王提革拉·毗列色的心,他们就把流便人、迦得人、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掳到哈腊、哈博、哈拉与歌散河边,直到今日还在那里。

迦得、流便和玛拿西半个支派因为舍不得这片“可牧放牲畜之地”(民32:1),放弃了进入应许之地,远离圣殿和会众,开始随从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,惹动耶和华神的怒气。因此耶和华激动亚述王普勒和亚述王提革拉·毗列色的心,他们就把流便人、迦得人、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掳走了(王下15:29)。

两个半支派早先得地,却也最先失去家园,谁之过?

(二)迦勒得希伯仑为业

1.神给迦勒的应许:(民数记14:24)惟独我的仆人迦勒,因他另有一个心志,专一跟从我,我就把他领进他所去过的那地;他的后裔也必得那地为业。

在十二个窥探迦南地的探子中,十个探子报恶信(民13-14章),只有信心的伟人约书亚和迦勒报好信,相信神的应许必定实现,因此他们得以进入迦南,得地为业。迦勒不看人,也不看环境,只是凭着信心“专一跟从”神,这就是“另有一个心志”。迦勒和约书亚之所以能承受应许,是因为他们相信神所说的,神把他们留在应许里。神应许把迦勒领进他所去过的那地;他的后裔也必得那地为业。

2.迦勒请求得地:(约书亚记14:6-12)那时,犹大人来到吉甲见约书亚,有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对约书亚说:“耶和华在加低斯·巴尼亚指着我与你对神人摩西所说的话,你都知道了。耶和华的仆人摩西从加低斯·巴尼亚打发我窥探这地,那时我正四十岁;我按着心意回报他。然而,同我上去的众弟兄使百姓的心消化;但我专心跟从耶和华-我的 神。当日摩西起誓说:‘你脚所踏之地定要归你和你的子孙永远为业,因为你专心跟从耶和华-我的 神。’自从耶和华对摩西说这话的时候,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使我存活这四十五年;其间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走。看哪,现今我八十五岁了,我还是强壮,像摩西打发我去的那天一样;无论是争战,是出入,我的力量那时如何,现在还是如何。求你将耶和华那日应许我的这山地给我;那里有亚衲族人,并宽大坚固的城,你也曾听见了。或者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与我同在,我就把他们赶出去。”

在以色列人顺服神的管理、开始拈阄分地之前,迦勒率先要求分得四十五年前神所应许的希伯仑(申1:36)。“按着心意回报他”(7节),意思是实话实说,既不是因为惧怕人、也不是为了讨好人。“你脚所踏之地”(9节)指“希伯仑”(13节),是迦勒40年前作探子到过的地方。“这四十五年”(10节),包括旷野飘流的三十八年和征服迦南的七年。迦勒的要求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,而是为了见证神的信实。因为希伯仑是最不容易攻取的地方,“那里有亚衲族人,并宽大坚固的城”(12节)。迦勒虽然已经八十五岁了,但他的信心和力量一样,“那时如何,现在还是如何”(11节);虽然那地仍有巨人,但他深信“耶和华照祂所应许的”(12节)必与他同在,把仇敌赶出去。

4.迦勒得希伯仑为业:(约书亚记14:13-15)于是约书亚为耶孚尼的儿子迦勒祝福,将希伯仑给他为业。所以希伯仑作了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儿子迦勒的产业,直到今日,因为他专心跟从耶和华-以色列的 神。希伯仑从前名叫基列·亚巴;亚巴是亚衲族中最尊大的人。于是国中太平,没有争战了。

约书亚按着神的应许、,老将迦勒的请求,为迦勒祝福后,将希伯仑给迦勒为业。迦勒成为在约旦河西分地时第一个得地为业的人,但这是神的应许,是迦勒当得的,因此他得到赐福。“于是国中太平,没有争战了”,表明攻取希伯仑是征服迦南的最后一战(11:23)。迦勒之所以能得着“未得之地”(13:1)作产业,是“因为他专心跟从耶和华——以色列的神”(14节 ),相信神“必在以色列人面前赶出他们去”(13:6);所以虽然希伯仑有亚衲族的巨人,但仍然能被八十五岁的迦勒攻取。圣灵在以色列众支派面前用迦勒作见证,拉开了分地的序幕,鼓励百姓也照样凭信心领取神分给他们的“未得之地”(13:1)。后来,迦勒自愿把希伯仑给了祭司(21:11),成为六座逃城之一(20:7),自己则住在乡村(21:12)。大卫曾在希伯仑作犹大王七年半(撒下2:11)。

从出埃及出来、二十岁以上被数点预备争战的人中,只有迦勒和约书亚因为专心跟从神,得以进入迦南(民14:12)。而以色列人分配地业时,正是从迦勒开始(6-15),到约书亚结束(19:49-50)。这两位专心跟从神的老弟兄首尾呼应,在承受应许的过程中成为信心和顺服的榜样。

三、以色列人因有律法而拒绝恩典

1.神向以色列人颁布律法:(出埃及记19:1,3-6)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后,满了三个月的那一天,就来到西奈的旷野。……摩西到 神那里,耶和华从山上呼唤他说:“你要这样告诉雅各家,晓谕以色列人说:‘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,你们都看见了,且看见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,带来归我。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,遵守我的约,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,因为全地都是我的。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,为圣洁的国民。’这些话你要告诉以色列人。”

这是以色列人历史上的第一个五旬节。“满了三个月”原文是“第三个新月”,可能是三月初一、出埃及的第47天。三天之后(16节),也就是出埃及的第50天五旬节(利23:15-16),神在西奈山颁布十诫(20:1)。犹太人按旧约把五旬节称为七七节,并在七七节庆祝神在西奈山赐下妥拉。“我的约”又被称为“摩西之约”或“西奈之约”,是“亚伯拉罕之约”(创17:4-8)的延续。神把以色列人从万民中拣选出来的目的,是要他们“作祭司的国度,为圣洁的国民。”“做祭司的国度”表明以色列人的职责使万民认识神,把万民带回到神面前,成为万民回到神面前的路。“为圣洁的国民”表明以色列要从列国中被分别出来,成为神的见证。因此他们在万民面前的生活“要成为圣洁”(利11:44),因为“神是圣洁的”(利19:2)。

律法由“诫命、律例、典章”(申5:31;6:1;7:11;30:16)组成,而十诫是律法的原则和中心,(出21至23章)“约书”(24:7)是根据“十条诫”,而摩西五经的余下部分都是根据“约书”。

2.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:(约翰福音1:17)律法本是藉着摩西传的;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。

“律法”是神在西奈山上借着摩西传给人的(出24:12),功用是见证神的公义,照着神的所是对人有所要求,让人知罪。“恩典”和“真理”却是神所是的丰满供应,取代了律法,使人能享受神并经历神,借以满足神公义的要求。基督就是“恩典”,恩典就是神赦免人,让人完全得着祂自己。(约翰福音14:6)耶稣说:“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;若不藉着我,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。”基督就是“真理”,真理就是神让人认识祂,也看见祂。基督永远说真理(8:45-46),为真理作见证(18:37),将神救恩的真理具体表现出来。因此,没有基督,就没有恩典和真理。

(约翰福音9:27-29)他回答说:“我方才告诉你们,你们不听,为什么又要听呢?莫非你们也要作他的门徒吗?”他们就骂他说:“你是他的门徒;我们是摩西的门徒。 神对摩西说话是我们知道的;只是这个人,我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!”

因着神藉着摩西颁布了律法,因此摩西在以色列人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。法利赛人因着不认识耶稣是基督,因此宁愿承认自已是摩西的门徒,也不愿作耶稣的门徒。

3.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:(罗马书9:1-5,30-33)我在基督里说真话,并不谎言,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,给我作见证:我是大有忧愁,心里时常伤痛;为我弟兄,我骨肉之亲,就是自己被咒诅,与基督分离,我也愿意。他们是以色列人;那儿子的名分、荣耀、诸约、律法、礼仪、应许都是他们的。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;按肉体说,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。他是在万有之上,永远可称颂的 神。阿们!……这样,我们可说什么呢?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,就是因信而得的义。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,反得不着律法的义。这是什么缘故呢?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,只凭着行为求;他们正跌在那绊脚石上。就如经上所记:我在锡安放一块绊脚的石头,跌人的磐石;信靠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。

既然什么“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;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”(8:39),为什么神允许祂的选民以色列人中有那么多人拒绝主耶稣呢?既然“因信称义”是亚伯拉罕蒙福的途径,为什么有那么多亚伯拉罕的子孙拒绝相信福音呢?神特别拣选以色列人,要透过他们祝福全世界。“列祖”指亚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和他十二个儿子。从人的血统来看,耶稣基督是亚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、犹大的后裔(太1:1-2),祂是出于以色列“列祖”的有血有肉的真人;但是从祂永恒的存在来看,祂是“在万有之上,永远可称颂的神”。

以色列人希望靠遵行律法在神面前称义(参太19:16-22),但却不能成全律法的要求。而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而因信称义。福音首先临到犹太人,然后才传给外邦人。但是从整体而言,是外邦人先接受了。外邦人“凭着信心”因信称义,大部分犹太人却仍旧“凭着行为求”,所以他们永远达不到目的。不是神的话落空了,而是以色列人没有跟上神做工的法则:他们不要神的怜悯,却要靠自己立功;他们不要凭应许作儿子,却要凭他们自己的行为在神面前有所夸耀;他们要追求遵行律法称义,却不要因信称义。“绊脚石”引自(赛8:13-15),用来形容基督(彼前2:8)。这块石头对信靠它的人是避难所,但对反对它的人却成了“绊脚石”。33节引自(赛8:13-15)和(赛28:16),这块石头就是主耶稣。在信靠的人,将有一块磐石作为避难所:不信祂的人,就要被这石头绊倒;信靠祂的人,却可以安立这磐石之上得救。

结语:该隐是人类的第一个儿子,因此父母对他寄以很大的希望,他却使父母失望了。两个半支派在以色列人攻打下约旦河东时,不顾那地不是神的应许之地,就急于得地为业,因此摩西就把约旦河东给了他们为业,他们就成为以色列人中最早得地为业的支派,却因他们犯罪得罪神,最早被掳到亚述。而信心的伟人迦勒根据神给他的应许,在约书亚分配约旦河西之地时,第一个要求得地为业,约书亚按照神的应许,迦勒的请求把希伯仑给了迦勒为业,他在约旦河西第一个得地为业,符合神的旨意,他蒙受了极大的赐福。以色列人作为神的立约之民,神藉着摩西给他们颁布了律法,作为他们的行为规范。耶稣基督来了,带来了恩典和真理,使任何人都可以因信称义,他们却追求行律法而得的义,不要因信称义。好是最好的敌人。


好评:
从十架看受苦
2025-09-12
末底改的服侍
2025-09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