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呼召到使命
作者:孔祥玲
2025-09-30  

 

经文:耶利米书一4—10

引言

先知耶利米被主呼召的神圣时刻,揭示了上帝对人类生命的主权,对时代的关怀以及对被召者的奇妙塑造,揭示了一个重要真理:看似偶然的人,其实始终有一份超越自身的神圣使命。这其中的真理不仅属于耶利米,也属于每一位愿意回应上帝呼召的人。

一、上帝的预定和拣选

耶和华对耶利米说的话让我们看明生命来源的真相,我们的存在并非偶然,而是上帝主权计划的一部分:“我未将你造在腹中,我已晓得你:你未出母胎,我已分别你为圣;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”(耶一4-5)。“晓得”在希伯来文中并非简单的认知,而是表达上帝对耶利米的全然知晓与亲密联结。在耶利米尚未成形以先,上帝就已将他纳入自己的计划,这种“预先晓得”不是基于耶利米的行为或潜能,而是源于上帝自身的主权与慈爱。

“分别为圣”的意思是将某物或人从普通用途中分别出来,归给上帝作神圣的器皿。未出母胎就被上帝分别为圣,这并非指耶利米天生具有道德的完美,而是指他的生命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,存在是为荣耀上帝、完成上帝的托付。这种分别不取决于人的选择,而是源于上帝的主动恩典。每一个被上帝呼召的人,其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早已被上帝预先设定,不随环境而改变。“派”在希伯来文中是差遣、任命的意思,上帝不仅拣选了耶利米,更赋予他作列国先知的具体使命。“列国”表明耶利米的使命超越犹大民族的界限,暗示着上帝的关怀并非局限于某一群体,而是涵盖全人类。上帝的呼召往往具有超越性,打破我们对自我能力的局限认知,将我们引向更宏大的神圣计划。上帝对耶利米的拣选向我们显明一个真理:人的生命是上帝主权计划的体现,我们是被上帝预先知晓、分别为圣、赋予使命的存在。这认知足以改变我们对生命的态度,不再在世俗中寻找价值,而是坦然接受上帝赋予的独特使命。

二、面对使命、人性的软弱

面对上帝的呼召,耶利米的反应充满了人性的真实:“我就说:‘主耶和华啊,我不知怎样说,因为我是年幼的’”(耶一6)。当我们面对超越自身能力的使命时,最先涌现的往往是胆怯与自我怀疑。耶利米所说的“年幼”可能指年龄的稚嫩,也可能指经验、能力的欠缺。耶利米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有限,他害怕仅凭一己之力无法胜任先知的职分。这种恐惧并非毫无道理,先知的职责是传讲上帝的话语,常常需要面对君王、祭司和百姓的反对,甚至可能遭遇BP与危险。

旧约的摩西(出四10)、基甸(士六15),新约的使徒保罗(弗三8)都曾有过相似的软弱。然而,上帝的呼召常临到那些自觉软弱的人,因为祂的大能正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(林后十二9)。耶利米的推辞中还隐藏着深层的敬畏,他不敢轻忽地传讲上帝的话语。这种敬畏并非错误,但他错将自我的软弱置于上帝的能力之上:我们常像耶利米一样过分关注自己的不足,却忘记了上帝的呼召从不基于人的能力,而是基于祂自己的信实。上帝不一定呼召有能力的人,但祂一定让所有被他所呼召的人有能力。核心不是倚靠自己,而是信靠那呼召我们的主,祂必与我们同在。

三、上帝的应许与装备

面对耶利来的推辞,上帝并未责备他,而是表示:你到谁那里去,你都要去;我吩咐你说什么话,你都要说”(耶一7-8)。上帝亲自定规,耶利米的责任只是顺服。这种顺服不是盲目的,而是基于上帝应许耶利米:“你不要惧怕他们,因为我与你同在”。先知的工作必然面对反对与BP,耶利米日后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(耶二十7-10),这一应许也成为上帝百姓面对困境时的坚固保障。

旧约中“上帝的话”是创造与救赎的力量(创一3;赛五十五11),上帝将祂的话放在耶利米口中,就是赋予他超越自身能力的权柄与能力。耶利米不必担心自己不会说话,因为他口中的话语并非出于自己,乃是出于神。最后,上帝向耶利米显明他使命的终极目的:“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国之上,为要施行拔出、拆毁、毁坏、倾覆,又要建立、栽植”(耶一10),阐明先知工作的双重性:审判与重建。

“拔出、拆毁、毁坏、倾覆”指向对罪恶与偶像的审判:上帝要藉耶利米的宣告让犹大和列国认识他们的过犯,面对悖逆上帝的后果;“建立、栽植”则指向审判之后的盼望:上帝的审判是为清除罪恶,使人重新归向祂,建立新的生命与秩序。上帝的工作常是如此,先拆毁我们生命中不合祂心意的部分,再建立永恒的根基,带来新的创造。耶利米的使命看似充满破坏,实则蕴含着救赎的盼望,唯有承认罪恶,才能经历悔改;唯有破碎旧我,才能得着新生。上帝对耶利米的装备向我们揭示:上帝的呼召必然伴随祂的供应,祂不会让我们独自面对使命中的挑战。当我们感到无力时,当记得上帝的应许:“我的恩典够你用的,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”(林后十二9)。

四、从看见确认到顺服践行

上帝向耶利米展现杏树与烧开的锅的异象(耶一11-14),象征上帝的话必速速成就,审判必临到列国。这些异象进一步坚固耶利米的信心,使他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顺服。上帝对耶利米的呼召包含三个步骤:宣告拣选;回应推辞;应许装备。许多《圣经》人物的蒙召都是如此,上帝总是主动发出呼召,允许人表达自己的软弱,再以应许消除人的恐惧,最终使人在信心中顺服。耶利米的顺服并非一时的冲动,而是基于对上帝主权的认信与对使命的清晰认知。他清楚自己使命之艰难,但他知道违背上帝比面对人的反对更可怕(耶二十9)。

耶利米的顺服带给我们的启示:回应呼召不是一次的决定,而是一生的委身。上帝对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呼召,无论是家庭中、职场上、教会里,我们都被分别为圣,为要荣耀神的名。这些呼召可能不像耶利米那样轰轰烈烈,却同样重要,因为上帝的荣耀不仅彰显在伟大的使命中,也彰显在平凡的顺服里。对上帝呼召的顺服应当贯穿我们生命的始终:每一天我们都需要重新交托,承认自己的软弱,依靠神的力量前行;每一次面对挑战,我们都要重温神的应许,确信祂的同在。

五、结语

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追求自己的梦想,而在于回应上帝的呼召;使命的成就不在于依靠自己的能力,而在于信靠上帝的同在。正如耶利米最终成为刚强的先知,我们的生命也可以见证上帝的信实。让我们以耶利米为榜样,坦然接受上帝的拣选,勇敢回应呼召,在神的同在中活出分别为圣的生命,完成祂所托付的使命!


好评:
从呼召到使命
2025-09-30
地三次开口
2025-09-28
凡事尽忠
2025-09-25